记忆中的烟袋锅

2019-11-14 05:17朱百平
金秋 2019年15期
关键词:烟杆旱烟烟袋

文/朱百平

抽烟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随身带着烟袋锅抽旱烟的人就更少了。带着烟袋锅的人城里已经彻底看不到了,偏避的乡下偶尔还能见到。好奇的朋友要了解它,只能在一些乡村题材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去找寻。乡下生乡下长的我,是看着村里大人的烟袋锅长大的,对于烟袋锅的记忆犹为深刻。

所谓的烟袋锅其实就是人们抽旱烟的工具,它由烟锅、烟杆和烟嘴三部分组成。烟锅多是铜制的或铸铁制造的,烟杆一般是用空心的竹子制作的。有长有短,长的很长,几乎和抽烟人的手臂一样长;短的也很短,不过一拃多长。在烟袋锅三件套中,最为讲究的是烟嘴,有象牙的,玛瑙的,还有玉石的。使用烟嘴的贵贱,也多少反映出抽烟人的身份。

那时乡下还都是生产队集体经济的时代,由于抽旱烟的人较多,所以几乎每个生产队每年都留有土地种植烟草。这烟草成熟时大约有一人多高,烟叶像芭蕉叶子一样大。乡亲们将队里分的烟叶在阳光下晒干或用火烘干后,揉成细末备用。然后,抽烟人隔三差五地将这些烟末一次次地分装在旱烟袋中抽用。别小看这小小的烟袋,它上小下大,上边用线绳穿起拴挂在烟杆上。一拉绳口收紧以防止烟叶外漏,一撑绳口张开,方便主人伸进烟锅装烟。这小小的烟袋,个个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上边有的绣有花卉,有的绣有鸳鸯戏水等图案,还有的绣有动物或者是各种人物、市井百态等,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完美地体现了女主人的心灵手巧,让人过目不忘。

年幼的我们看着大人们抽烟觉得像变戏法似的,很是好玩。想抽烟了,只见抽烟人会将烟锅伸进烟袋里,挖出满满的一锅烟末,然后噙着烟嘴,左手扶着烟杆,右手则用大拇指将烟锅里的烟末压实。在点燃烟锅里的烟末的瞬间,眼前烟幕缭绕。这时只见抽烟人半闭着双眼,在一抽一吸间,烟锅里烟丝的红光也一明一暗地,看着非常享受。不大工夫,烟末燃尽了,主人的烟瘾也过足了,他会将烟锅在地上或树上、石头上等一磕,磕掉烟灰,将烟袋锅向后背或腰间一插,就又忙活去了。田间地头,劳作间隙,乡亲们我借你烟袋锅过一下烟瘾,你在我烟袋里挖一烟锅烟末,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

那时乡下人的生活比较艰苦,一盒火柴虽然只有两分钱,可村里抽烟人还是舍不得买。秋天到了,地里的玉米成熟了,他们将玉米缨缨收集起来拧成绳子名曰火绳,再在来村卖货郎那里买来火石和引火棉,然后用两片火石击打蹦出的火星点燃火绳。这个火绳很长很长,冒着浓烟,终日不灭,想抽烟时,就用它点燃。那时村里几乎没有抽盒装香烟的,一是香烟比较贵乡亲们抽不起,二是乡亲们也嫌盒装的香烟劲太小,抽起来不过瘾。所以偶有在外工作的人回村,向村里人敬烟,村人们无不谢绝。村里有的孩子比较掏气,觉得大人们抽烟好玩,所以常趁大人们不注意,从他们身上拿走烟袋,装上烟,像模像样地抽起烟来。这一抽不打紧,直呛得眼泪、鼻涕齐下,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之余,从他们手中缴走烟袋,用烟锅轻敲他们的脑袋,告诫他们:“看你个碎崽娃子还敢再抽烟不?”

据查烟草自明代嘉靖末至万历初经菲律宾传入我国南方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至清代吸烟已成为国人的基本嗜好。我的祖父兄弟七个,其中我三爷和七爷都抽烟。三爷长枪短枪都有,而七爷只有一只短枪。三爷在用长枪抽烟时,常常让我用火绳帮他把烟点着。我曾傻傻地问三爷,大人们为什么要抽烟?他摸着我的头笑着对我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可抽烟人为什么要抽烟,且在明知抽烟有害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还要坚持抽烟,这个问题我还是没弄明白。

猜你喜欢
烟杆旱烟烟袋
奶奶的烟袋
父亲与他的旱烟
暮色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烟杆酶解产糖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鼓楼旁的斜街
我像妈妈那样抽着旱烟(外一首)
父亲的烟杆
谁是真正的主人?
漫话明清旱烟盒
宝贝烟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