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贵俐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四川成都 610041
关于大数据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大数据基本特征归纳而来的5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对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巨大挑战,作为典型的信息管理活动之一的图书管理事业也不例外。
借助大数据,图书馆可以基于以往的规律,确保服务更科学化:对内,可以针对学生、教师等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对外,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分析让图书资源可以在社会间共享,确保图书馆资源发挥做大效益。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都仅限于教师、学生以及科研工作者,造成丰富的馆藏资源出现个别时段闲置的现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社会机构之间都可以借助数据,形成安全有序的借阅环境,确保图书馆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传统的纸质图书在保存过程中难度大,成本高,尤其对于一些稀缺的纸质图书来说,维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查阅过程中容易因为年久纸质老化等造成损毁。大数据时代,可以建立电子图书馆,将一些珍贵的图书资料通过相应的数据存储手段来实现电子存储,在使用过程中,也方便使用者数据查询,提高图书馆数据和信息的处理速度。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是非常有限的,管理对象主要是纸质图书杂志等。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势必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借助智能检索提高检索速度,借助移动端业务办理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应用,通过对图像自动化、视频等多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利用其进行图书资料的保存和处理,提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人才培养以及储备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不少高校图书馆馆员为转岗人员。一方面,人才年龄结构不均衡,缺少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锐力量;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图书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重视不够,严重缺乏大数据知识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复合型人才缺乏。
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滞后,成为大数据发展的掣肘,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维护、转型升级、信息化管理、虚拟化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图书馆主干接入点数量多,设备结构复杂,再加上专业的技术性人才缺乏,导致图书馆管理手段、监管手段及维修不到位,常常出现网络阻塞、内部平台访问速度慢甚至短暂出现瘫痪等现象。
大数据的发展,在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为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数据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也面临更大挑战。大数据背景之下,在图书馆人们可以浏览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料,造成很多信息泄露、成果剽窃等问题,对于人们的安全是非常大危害。
任何行业的发展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才能借助专业人才的力量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调整人才年龄结构以及专业结构。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员配备上人员结构老化严重,对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掌握有限。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馆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馆藏及业务经验,还要熟悉先进的技术,做好人员的储备和过渡,防止馆员结构老化。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唯有不断学习,方能不断与时俱进,掌握大数据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多措并举,如鼓励高校开办信息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交叉学科专业,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及有效的奖惩机制,引进国外高端图书馆管理人才,利用高端人才去指导我国图书馆馆员发展。
以往的高校图书服务中,主要以馆藏服务为主,主要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体现出来,在此情况下,高下图书馆也要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注重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坚持服务教学科研和师生及更多需求者为宗旨,积极推行馆藏结合、以用为主,在依据市场定位中实现自我判断,实现决策评估,建立与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但是对数据的安全性存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遭遇电脑病毒,大量数据将面临泄露甚至不可逆的风险,因此大数据环境下,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储存数字图书数据的服务器安全性、系统软件的安全性以及应用软件的性等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如何对每天生成的海量数据,如图书信息数据、图书流通数据、读者信息数据、用户使用习惯数据等进行加工整理并加以应用,是有效利用大数据的前提。重视对这些数据的预处理,能有效预防用户的未来行为,能高效、便捷地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智慧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