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弘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中,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挖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广阔的舞台。将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又可以完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可谓是双赢之举。
环境由人创造,但同时环境也能影响人。人文生态环境包括蕴含着人们对自身价值和理想的理解和追求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等。人们从刚出生开始就已经生活在一定的人文环境下,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行为,想法等等都会受到固有的文化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传统国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已经成为我国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的行为以及价值取向,成为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双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的文化包含很多大学生可以学习的资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日事今日毕”,“三人行必有我师”,“仁者爱人”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因此,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中汲取营养,否则就没有活力。爱国教育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弘扬爱国主义,其中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名言警句都是从古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的报国之心,而如今这些名言更是激励大学生,鼓舞大学生的名族气节,名族自信心的优秀资源。让大学生可以把各个时代的名族英雄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激励着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踏踏实实的进步来报效祖国。另外“孔融让梨”的谦让精神,“曾子杀猪”的诚信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如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将会毫无生机,犹如无源之水。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背景来育人的过程,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本,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由于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等各方面原因,包括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够深刻,传统的优秀美德继承不足等等,都使得传统优秀文化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1、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名族的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然而,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确实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又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背景。而国人似乎逐渐对传统的文化失去兴趣,甚至抵触传统文化。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的意义,要求国民教育中要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作为基础,可实际上,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比如对一些传统戏剧的抵触,对“日流”的追逐;对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端午和中秋的支持仅仅因为这些节日可以放假休息,相反却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呈现了盲目追随之势。
2、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继承不足
中国本来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华的优秀传统美德应该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改革开放的影响,这种传统美德并没有得到该有的继承和发扬,反而人们的传统美德意识日益淡薄。而邻国日本和韩国却成了传统美德的发扬地。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中的中国被很多价值观所迷惑,加上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和改革开放西方消极思想的介入,包括家庭和学校过分注重文化课教育,使得功利主义的思想在大学生中蔓延开来,他们对传统美德的忽视,认为不值一学,反而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与传统美德冲突的现象发生,包括很多大学生的功利重,集体意识淡薄,没有担当。各种大学生恶习现象频发,比如抄袭论文,谎报贫困生补助、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等,使得大学生的诚信度急剧下降,这些都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而这些现象都不是个例,这说明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以为意。
1、缺失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这些教材只在一小部分章节中,提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未系统设置传统文化知识。即使部分高校设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但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普及度及影响度都远远不够。
2、相关主体活动开展不足
虽然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各个高校也开始逐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但是很多主题活动都具有随意性,没有形成固定的要求和模式。比如抗战周年或者共产党成立的周年纪念活动,也仅仅是逢十年才重点开展一次,其他的相关主题活动完全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很多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缺失,必然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目前来看,很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仅仅教学和科研就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很难在课堂上将二者融合的恰到好处。
如果要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学科中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在理论教材上下功夫优化。教育部门应该联合高校组织骨干教师和专家编写既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又能有效的融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尽可能实现教材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又能够用民族特有的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原理。做到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丰富,又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了升华。
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领路人,他们是影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他们的行为修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等都对学生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应该从工作者的思想上做工作,让他们重视发挥传统文化在平时课程上的重要性,其次应该提高自身认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再次,应该全方面学习传统文化,努力寻找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方式,拓宽自身的教育教学思路,寻找新的教学方案。争取做到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美结合。最后,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典范,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多组织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讲座,外出参观,主题演讲等等,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学校的校报、广播站、社团活动等等积极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建设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教育环境,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以名人的名字命名学校的道路,让学校的环境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利用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相关的传统文化主题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将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规划当中,鼓励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调研民俗风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
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既可以提高大学生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成本低、信息量大、传播快等优势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在课堂上,可以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以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还可以将自己的社会活动与别人分享,提高学生的热情和能力。
目前来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中传播还不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补给,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既能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