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民族观

2019-11-14 05:00:28李鲲鹏普布次仁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新生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家庭交融民族团结

李鲲鹏 普布次仁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鲜活最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有一个逐步地历史的形成过程,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升华、深化和系统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关于民族工作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形成

民族问题关系到边疆巩固和祖国统一,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的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不辞辛劳,连续奔赴到湘西、内蒙古、新疆、延边等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对我国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看法和新主张,并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01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5年9月,习近平同志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向着伟大理想去奋斗。”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民族工作,其若干会议精神和谈话要点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逐渐形成。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观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思想意识范畴,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的集中反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观的现实依据。科学认识民族现象,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这是民族观的基本内涵。只有准确理解我国民族观的基本内涵,才能自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在世界民族之林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民族,这就是所谓的“一体”。同时,承认和尊重56个民族在文化、语言和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这就是所谓的“多元”。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所指向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想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大家庭内的每个民族都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因为大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庭内百花齐放、文化多样,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同时,每个家庭成员也要和睦相处地交往、和衷共济地交流、和谐发展地交融,共同维护大家庭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本要求,这种尊重多元、认同一体的民族观,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归宿就是尊重差异、缩小民族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让各民族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即共有的物质家园。同时,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在差异性和多样化中力求做到和谐和统一,营造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即中华民族,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即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两个关键,特别是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用好精神力量的作用,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战略任务。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事关我国的民族工作、边疆安全、国家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主要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是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局,一切工作将无从谈起。因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可见,民族团结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只要56个民族能够牢牢抱成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实现不了的梦想。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国的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包容各民族的多样化,挖掘每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力。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珍惜我们现在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我国民族工作的实践证明:党所制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党所领导的民族工作是成功的。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的坚强领导,任何时候只要是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民族关系就不会偏离正常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民族问题总会迎刃而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同时,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民族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尤其是需要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这支干部队伍既要对党忠诚,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新标准:“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民族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占有特殊的地位,民族工作顺利的开展在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民族干部,特别是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中国特色,不需要照搬西方模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坚持做好“八个坚持”,是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

旧式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归根结底无法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发展和复兴中国唯一的正确选择。这条道路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它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是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道路。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这段论述深刻阐述了解决民族问题最核心的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只有道路走对了,把握对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民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解决。

(四)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决民族问题,既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又要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

我国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都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散发异彩。因此,我们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这体现“多元”。尊重差异性、多样性,是因为差异性、多样性是创新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同时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者,这体现“一体”,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文化认同的最高层次就是国家认同,而国家认同的实质就是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是不认同的结果,反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是认同的标志。只有文化认同解决好了,在此基础上才会巩固和深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五)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 ]。在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习近平同志两次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新的论述,使这一概念更加系统和完善。“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是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付诸实践,也是在民族工作中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举措。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要以民族平等为前提,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石,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加固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从根本上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但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也会面临一些新问题。因此,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精神实质,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事关边疆巩固和祖国统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猜你喜欢
大家庭交融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真美
中队大家庭掠影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2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04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6年5期)2016-03-20 14:52:41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6年4期)2016-03-20 14:52:33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7
交融的独特优雅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16:36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