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欣子 上海政法学院
和网络主流文化不同,网络亚文化有着其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可以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亚文化的盛行使青少年对于成年人的文化开始出现了抵制的心态,由于青少年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网络亚文化使得他们逐渐背离了主流的价值观,道德和政治观念淡化,拜金主义等偏离传统道德的思想得以生根发芽,其中尤其以网络暴力和网络色情影响最为严重。
2008年3月15日,福建省武平县某中学男生钟某骗奸同班女同学温某不成后将其掐死并从容肢解了该女同学的尸体。警方在抓捕钟某后同时查获了他的“杀人日记”,他在日记中写到要杀死四个喜欢的女生,被害人温某只是其中之一。此外,他的日记中还有很多解剖资料、杀人方法的记录以及藏匿尸体地点的选择等。警方调查发现,钟某沉迷于网络游戏,尤其热衷于“杀人游戏”,在游戏中,分尸是可以加分的,杀死了和自己在游戏中结婚的角色加分又是不同的,在不断的“杀人”反复中,钟某迷失了自己,模糊了游戏和现实,将游戏中的行为付诸于现实世界,导致了这场悲剧。
2015年9月11日6时许,合肥的警方接到报警称滨湖新区洞庭湖路某小区18栋 203室发生火灾,怀疑有一对老夫妻被困屋内。民警和消防官兵到场后马上进行施救,但是在火被扑灭之后发现,两名老人实为他杀。后民警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案,于9月12日凌晨2时许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但是在此后供述中二人表示,作案动机仅是为了模仿网游寻求刺激。
在青少年亚文化中,暴力文化是最突出的,它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一些网络游戏中,暴力文化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在这些网络游戏里,青少年可以肆意地屠杀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甚至可以去选择屠杀的武器和方式,他们在这样的杀人游戏中得到成就感、尝到胜利的喜悦。青少年沉迷于游戏角色中无法自拔,在现实生活中会不自觉的模仿游戏里的行为,暴力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渗入身心,青少年在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时也会更加急躁,更趋于选择暴力的方式解决。
在此之外,网络暴力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对他人实施暴力,对于青少年自己实施自残、自伤乃至自杀行为也是网络暴力文化影响的表现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蓝鲸游戏”,蓝鲸本来是一个可爱的动物,但是这个游戏却透露着恐怖和死亡的气息,直至今日,“蓝鲸游戏”的影响还存在着,也许还有青少年在受到它的残害。“蓝鲸”的参与者大多是10-17岁的青少年,这个病态游戏以游戏和完成任务之名一步步蚕食着青少年的理性,使其逐步迈向死亡的深渊。
网络暴力文化对于青少年这样的群体而言其影响是极其强大而不容忽视的,对于这一群三观还未完全稳固,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其随心所欲的心理行为特性也使得网络暴力文化的负面影响防不胜防。
网络色情指网络上刊登的刺激性欲的文字、 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根据统计,全世界的色情网站高达九十多万个,其中中文网站有五万多。网络色情信息渗透了网络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通过小说、影视以及图片等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其中有一些专门面向成年人开放的色情聊天室和直播间,大多谈论的是两性之间的话题,甚至存在一些露骨的画面,但是该聊天室和直播间对于青少年也没有严格的限制,网络的隐蔽性也使得青少年的身份年龄难以被识破。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其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第二性征出现、性格浮躁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特点。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对于异性有着天然的向往和好奇,他们对于性并不了解,学校以及家庭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也并不会对性这个话题做过多的阐释和普及,对于性知识匮乏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在学校和家长口中无法了解到的就会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取,网络成为一个方便又直接的途径。海量的负面信息和淫秽色情信息使得青少年的三观发生扭曲,他们无法分辨什么样的信息是不好的,对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也使得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已经到了触犯法律的地步。在被迫或者主动的吸收了网络色情信息后,青少年基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冲动行为就会发生一定的偏差,更有甚者会转向实施性犯罪。
网络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爆炸式的信息传输方式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网络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犯罪,还包括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行为。
2001 年,“尼姆达”、“红色代码”Ⅱ型恶性病毒软件在攻击我国政府机构和教育科研单位网站,致使这些机构的服务器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犯罪嫌疑人仅是一群平均年龄不满为23岁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群体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利用网络上的不良黑客培训网站自发学习网络技术,掌握的黑客技术日趋高智能化,青少年为主体的黑客破坏行为也越来越多,给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带来很大的难度。从 1997 年到 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的违法犯罪案件高达 11521起,其中青少年为犯罪主体的占到 75%以上,并且此类案件以年增幅高达 58%速度递增。2007 年在网络上恶意盛行的名为“熊猫烧香”的网络病毒给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千家网站造成较大破坏,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而它的制造传播者仅为 25 岁。2008 年以来,以特洛伊木马植入、电子邮件和文件共享等为传播途径的一系列混合型病毒攻击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其中影响最大的“求职信”病毒连续 6 个月高居感染率第一,严重危害了我国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秩序。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发布的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为 62.7%,个人电脑遭到病毒攻击的电脑使用者从 2007 年的 73%增加到 2008 年的 84%。其中数据丢失以及硬盘遭破坏的电脑使用者从 43%增加到 64%,近年来查获的网络黑客大都是 20 岁左右的青少年。
2017年6月27日,经过警方一系列的排查追踪行动,潮州市饶平县警方于黄冈镇一个出租屋内抓获一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其中犯罪嫌疑人大多为未成年人,涉案人员供述自己通过手机游戏兴趣部落发布点券买卖消息,诱骗玩家加自己为QQ好友,后因检测账号需要交纳188元,因验证需交纳288元,因退款登记需交纳488元,分多次进行诈骗,并承诺只要对方收到点券后将全额退回款项,诈骗成功后就将对方QQ删除或拉黑,共作案6宗,诈骗所得约4万元的犯罪事实。
另还有青少年利用网络FD抓包软件实施网络盗窃,FD抓包软件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调试软件,青少年在金融平台注册后,利用FD抓包软件修改金钱数据,以此实施金额的转换,其中窃取的数额可达几十几百万。该软件在网络上随便搜索都可以获取到使用的方法,更令人惊讶的是,学会它的使用方式也许仅需要短短十几分钟。
以上的两个举例仅是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方面,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大多为财产型犯罪。涉案人员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以及 其虚拟性传播犯罪信息,隐匿自己的身份,这些案件涉案面广,也许涉案人员可以遍布全国各地,相互之间也可能并不认识,他们可以利用QQ等社交软件在线上讨论出整个犯罪的流程并实施犯罪行为。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办案人员在侦办案件时也面临着独特的困难,网络的隐蔽性和易销毁性使得警方调取证据十分困难,对于犯罪嫌疑人警方锁定他的方式大多只能是通过IP地址的定位,这给抓捕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网络实名制还不能做到全覆盖,这也给网络的监管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其身体还是心理都不是十分成熟,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处于一个不完全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信息的好坏,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负面的信息等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起到消极的指引作用。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不法性,仅仅是出于好玩或者刺激的心态,又或者是出于叛逆的心理作用。此时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主观恶性都不太大,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而言,更多的是被网络中扭曲的价值观和自身匮乏的法律知识所耽误。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个性的不稳定性以及身心的不成熟性是致使其无法分辨行为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模式的应试性
我国学校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过于注重成绩。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对于教育模式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称谓,在应试教育中,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能考高分即被看作是好学生。对于法制教育和德育的忽视使得青少年难以分辨什么是违法行为,过于呆板的填鸭式教育反而会触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以刺激他们在他处寻求安慰和发泄。此外,虽然现在各方都在倡导法制进校园活动,但是大多数的活动都将法制宣传的目光集中在盗窃、杀人等传统型犯罪中,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形式并没有兼顾到,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之间打架斗殴等暴力型犯罪在明显减少,反而是网络欺凌的现象十分明显且日趋严重,这也是青少年涉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
3.家庭教育的敷衍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家庭的氛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于家庭教育还没有达到十分重视的程度,仅仅还是处在刚刚提上日程的阶段。一个温馨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稳固建立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来看,现代家庭父母双方都处于比较繁忙的状态,尤其是近几年女性地位提升,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从单一的家庭主妇身份又增加了一项对事业上的要求,女性被要求要具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自主能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使得女性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导中去,难免在这方面存在疏漏。此外,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相同,都是更加看重成绩,对于孩子的三观如何就听之任之并不关注,这是我国教育理念上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与之做斗争才能改变的现状。最后,家长对于网络的一知半解也是无法高效阻止青少年涉网络犯罪现状的另一原因,在自身就不了解的领域内,家长没有办法及时地发现问题,也不能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我们应当投入足够的精力。无论是青少年受到网络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实施了犯罪还是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实施犯罪行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防控措施逃不开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
1.完善法律法规,明晰法律责任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从心理上震慑犯罪分子,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使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要求在刑事法律方面为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提供法律依据。虽然我国的互联网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有针对性地在立法和司法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措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网络监管法律法规的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需要。
我国对于青少年上网安全的法律规定还不是十分的完善,目前法律框架中也存在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如网络安全法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但是具体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并不是十分明确,尽管网络安全法中也有规定禁止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但是最终法律责任如何落实较为模糊。此外,刑法也对相关网络犯罪做出了规定,如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明晰网络主体责任有助于互联网主体能够更加严肃地对待网络信息的上传和监督工作。
2.推广过滤软件,净化上网环境
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上庞大的未经筛选的信息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除了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隐蔽性,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实施犯罪这两种情况之外,青少年网络行为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上网时间过长、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以及上网环境不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青少年转向为犯罪之前所必然经历的负面过程。在这时过滤软件的意义就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强制性要求图书馆、学校等场所的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对于一些含有敏感词的网站进行屏蔽,避免学生接触到此类不良信息。在利用过滤软件筛选信息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网络信息的分级制度的建立,加紧建设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重视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此外,应当对网吧等娱乐场所加大排查力度,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尤其是对学校周边的该类场所更是要着重关注。
3.强化网络主体责任意识,发挥互联网主体能动性
在适用法律法规对网络主体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的同时,也应当调动网络主体的积极性,使其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主动承担,对于一些敏感词,不仅仅要从过滤软件这种事后屏蔽的方式去解决,也要发挥互联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从搜索端进行屏蔽。网络运营主体在上传网络信息之前做到严格审查,对于已经上网的信息要尽到监督的义务,对于被发现或举报的不良信息及时做到核实后立即下网的工作。
1.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对于青少年而言是身处时间最久的环境,法制教育进校园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法律,在了解法律的同时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什么样的内容是不良的,从而做到遵守法律。法制教育的加强离不开法制宣传团队的专业化,故专业宣传队伍的建设也是加强法制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仅可以依靠邀请第三方到校进行宣传讲座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制定专业的法律宣传读本来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这一点,上海《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就很好的做到了。该指南中不仅对于学生自身行为规范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其对学校、家长的责任义务也做出了指导性意见。
2.加强道德教育
网络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对青少年三观的改造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青少年的世界里横行,暴力文化以及色情文化更是蚕食着他们的心智使其走向触法的边缘。这与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有很大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文明正能量的宣传,弘扬新风尚,通过教育的手段净化社会风气,使得青少年可以自觉地对网络亚文化进行抵制。
3.加强性教育
学校对于性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很保守的状态,传统的中式教学使教师也羞于提及性这一话题。他们是性教育缺乏的受害者,同样也是阻碍下一代获取性知识的施害者。对于青少年而言,性知识的缺乏会使得他们无法理性地面对这一问题,当受到网络色情文化的攻击时他们显得毫无招架之力。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生理知识课,配备专业的生理知识教授教师,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1.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提高,这都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网络世界发展迅速,很多家长对于网络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这就使对孩子的教育面临一定的阻碍。只有了解了一样东西,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家长作为网络世界的“难民”,急需补充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有关网络的问题。
2.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孩子的成绩是第一位,且家长是以一种长辈的地位指挥和管制着孩子的言行。对于身心处于特殊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家长的严厉管制只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抵抗心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家长应当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以一种平等的状态和孩子进行对话,同时将教育的内容从单一的学习扩展到德育等各个方面,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将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思想,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
3.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归属感的来源,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身处于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青少年的个性往往也会比较温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对于青少年的社交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之中如果存在暴力,青少年的性格也会比较阴郁,对于矛盾的处理也会相对较为极端,甚至趋向于使用暴力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社会极其重要的群体,他们自身所处的时期是一个极易被煽动、被影响的时期。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他们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广泛,但是也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在他们之间传播,介于他们身心状态的特殊性,这些负面信息也给他们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面对青少年犯罪这个严肃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投入足够的精力,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共同推动网络平台的净化,共同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期阻隔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减少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缓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