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渭花/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教育,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法律专业教育是培养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专业教育的关系上看,二者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上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在法律专业教育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法律专业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
法律专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形成较高的法律素养,并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于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专业的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运用法律的知识理论解决现实的难题。大学生的法律专业教育属于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国家对于法律专业人才的培育与需求,其目标是借助法律专业的培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认为,人是处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社会活动的个体,具有自由的自觉进行社会活动的性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与素质、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塑造,其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其人才的培育目标与追求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获得立足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以及社会价值的才能,其中法律素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的意识形态,法律专业教育的价值目标是要培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职业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从人才培育的价值目标上看,大学生法律专业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统一性。
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提出要培养综合型、全面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人才,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以及道德素质都属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型的人才,大学生的法律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得大学生在我国的法律职业领域发挥主要的力量,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在于大学生对当前的中国国情有全面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深刻的了解,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从人才培育的价值追求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是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价值理念,法律专业教育更加侧重实践型教育,法律专业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法律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的法律专业素质的培育,帮助大学生正确、理性的参与政治生活,在社会事业中发挥法律的才能,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法治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法律专业教育属于大众化、普法型教育,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法律专业的人才,但是法律职业的准入考试要求高校的法律专业人才培育走精英化专业化的道路,现有高校的法律专业教育难以满足实务型人才的需求,这种批量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忽视个体,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法律专业教育侧重于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实际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上看,大学生的法律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尊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愿,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培育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强调人才培育对社会的贡献,在人才培育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需要有法律素质作为基础,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法律专业教育,虽然人才培育方案中提出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但是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计划中具体提及法律专业教育的内容。虽然早在上世纪90 年代教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法制教育,但是依然将法制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时至今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将法制教育作为附属部分,将法制教育的地位次于道德教育。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法律基础课程比重少,且教学创新的内容与方法少,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法律专业教育并不重视,兴趣度无法提升。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新时期中国的国情与法制环境法制的一个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其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育是重要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而法律专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建设提供法律职业人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反映当前依法治国的社会需求。正如罗杰斯所言,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成长为中心,创造环境以及氛围推动受教育者实现自我发展,促进其身心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育,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接受法律专业教育的目的,把握法律知识的内容,能够善于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权益,推动社会法治化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加的普及,而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接受能力强。网络作为教学的方法能够极大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借助网络教学的模式,积极利用网络法制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从互联网上学习有关的法律课程知识。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还可结合微博、微信作为法律专业教育的补充手段,互联网平台上信息资源丰富,可以融合互联网上的案例内容,如“于欢杀人案”“昆山反杀案”“李心草案件”等网络上的热点法律事件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引起大学生关注与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度。
此外,高校大学生的法律专业教育还可借助微课、微电影的教学手段,借助短小的视频或者是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借助法制的内容进行法律知识的科普,更加深入的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信仰。
高校采用学分制的改革能够更加全面的推动大学生的发展,在尊重大学生的差异化、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将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条件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兴趣度的培养。学分制的改革是转变公共课程是边缘课程的选课理念,使得法律专业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当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专业教育的内容少,导致学生的重视度不足,在学分制的改革上,加入法律专业教育的课程学分,提高学生选择法律专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考核,对学生的法制素养、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考核,及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关于法律专业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人才培育的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