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娟/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阜阳分校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体现在大学生青年群体上,他们对于网络的接受度和网络活跃度都非常高。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同时也要明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探索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图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渐衍生出了“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学习”等的新模式,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万物互联、高度共享的特征来进行一些信息数据的收集和网络资源的整合,这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帮助。学生如果正确的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能够开拓眼界,改变以往闭目塞听的情况,更加积极主动的了解一些重要的资讯,就比如一些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政策宣传,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内容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互联网+背景下,我们也要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互联网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思想以及文化交互碰撞,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络接收这些信息的同时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和鼓动,从而使得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意识和道德素养,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另外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让大学生在进行交流和网络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规则和社会道德的制约,披着网络的外衣展露出自私、背德和冷漠的一面,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增加了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难度。
图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要善于分析互联网的优势,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优质资源实施思想政治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的看待互联网,不能把互联网络视作洪水猛兽,而是要逐渐培养信息化意识,整合互联网中的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优势来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进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参与程度。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借助互联网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学”综合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利用这一教育平台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只需要关注学校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或者直接登录官网,用自己的学号进行登陆可以直接接收到一些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通过这一平台还能够实现学生同教师的双向互动和交流,针对一些热点的社会新闻,可以在这一公开的平台上进行一场有关思想和道德的网络辩论,让学生通过留言的方式各抒己见,提高教育的民主化,这样也更加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学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还应当更加重视有关互联网环境法治规范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不良和有害信息的甄别能力,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不要被一些网络言论轻易的操控和影响,并且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文明使用网络,遵守网络纪律,平时多发表一些正向和积极言论和内容,为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做贡献。
图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平台优势,用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反馈到平时的上网活动中,有利于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