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在中小学的推广形式
——以“三、百、千、千”为例

2019-11-14 15:34:16李慧琳盐城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国学校本中华

■李慧琳/盐城师范学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教育部 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当中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面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各式传承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竞相迸发,前有“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子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记录片《记住乡愁》也以别样的角度从古镇的多元历史文化中寻找文化传统……

在查阅资料之后,笔者发现现行中小学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推广国学的形式是经典诵读。

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结合本校经典诵读活动,把继承诵读历史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我们以经典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美德。”“南昌市珠市小学从2004 年开始以开设博文国学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初级中学今年秋学期国学兴趣班也开班了……

经典诵读是必要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阶段层层深入的,选择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接受能力的作品,但在中小学的国学教育不应该止步于经典诵读,只咿咿呀呀摇头晃难过嘴不过心的糊涂读上几遍便结束了,学生没有学到实际有用的东西,也浪费了学习时间。“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期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背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经典诵读是国学教育中闪光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国学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全方面渗透,将国学教育融入学校校风,活动,校本课程等各个方面中。“中小学学习国学,应该从蒙养教材学起,同时学习诗文”,因此下面笔者将以“三、百、千、千”为例论述国学教育在中小学的推广形式。

明代学者吕坤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见习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千家诗》所选大多为大多为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三、百、千、千”一直被用于启蒙教育,现在也可以用来推广国学。

在学校推广“三、百、千、千”,推广国学,将国学经典编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的做法的做法,已经卓有成效。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小学“我爱国学”校本课程也在不断探索中;“南孔圣地”衢州柯城区尼山小学也有了自己的《南孔学苑》;青岛德馨珑湖小学在2018 年又研发出了经典国学诗词校本课程《诗意珑湖》……有的学校直接将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贵阳一中金塔英才学校初一的校本课程就是《弟子规》;汕头市龙湖区立才学校小学部每天早上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国学经典;沈阳宁山路小学也针对不同年级选择了相对应的国学经典作品,从《声律启蒙》到《老子》……

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每个年级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建议以竞赛的形式推广“三、百、千、千”,竞赛包括朗诵比赛、知识竞赛、传统文化板报评比、班级背诵比赛等各种形式。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丰富学校文化,因此深受学生喜爱。2018 年10 月以来云南富源县各中小学就开展了“彰显中华之魂,坚定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19 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经典诵读大赛也在3 月拉开帷幕;“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也已在2019 年9 月圆满完成……从学校到社会都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竞赛的浪潮。

其次“三、百、千、千”的推广一定要与教育教学相关联,结合教材体系,有序穿插“三、百、千、千”的学习,利用早读和巧设教学步骤,将“三、百、千、千”与实际课堂相联系,从而锦上添花。以《千家诗》为例,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插入《千家诗》的选篇,既加强了学生对课内古诗词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学习的广度。首先在学习诗歌时,可以选取《千家诗》中有联系的篇目,例如在小学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时可以联系《千字文》中杜牧的《江南春》,比较两首诗所写江南的同异和抒发情感的不同,在初中学习韩愈的《晚春》时可以结合他的《初春小雨》总结春天景物的不同特征和作者通过这两首诗表达的共同情感,这样的联系比较法,既没有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也可以突出课堂教师想要表述的重点。其次,在教授古诗后选取相似的古诗作为课后作业以达到复习的目的,或者可以将诗歌学习与日常生活构建联系,例如元宵节的时候,可以学习苏轼的《上元侍宴》,在二十四节气之首时学习《立春偶成》,在海棠花开之时学习苏东坡的《海棠》。同时也要加强“三、百、千、千”内部的联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多被用作古代的识字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如在讲授“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时就可以与《三字经》中“汤伐夏,周号商”等相联系。教学内容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在推广国学时要加强前后联系,注意系统性和结构性。

但国学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短短的45 分钟课堂学习。由于中小学的教育途径一般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三个方面,因此笔者将被调查者所述的推广形式大致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师的国学专业素养,不光自身要重视学习,学校也要安排专业的教师国学培训,“唯有真正解决了国学教师职前培训的问题,包括在职培训在内的国学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体系,才能有可能得以建构并日趋完善起来,国学教育教师的整体发展状况也才会发生根本改变。”教师要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而不是独裁者,要用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寓教于乐,以趣味娱乐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点在调查问卷中被多次提及,“静听”的课堂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学生,在学校,完成教师布置的诵读,每周背古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由教师引导。在家庭中,应该由家长来引导,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要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达到家校合一打破学校教育的固有思维,将国学教育更家庭化。

课外活动方面,将国学传播与校园已有的校园活动形式相结合,举办传统文化相关的晚会活动,排练国学经典作品的话剧并进行表演,还可以进行国学考级,突破传统的诵读写默的模式。昆阳举办过亲子国学晚会,温州市建设小学在2018 年就排练并演出了国学话剧《负荆请罪》,泉州市亭店小学在今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国学考级,采用“小考官”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国学,爱上经典,将国学教育更娱乐化。

社会实践方面,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国学教育从纸上谈兵走向实践,走向博物馆,敬老院,村落祠堂,大自然……在博物馆看见“自羲农,至皇帝”到“立宪法,建民国”的历史变迁,在敬老院懂得“孝于亲,所当执”,在村落祠堂拜见以姓氏为纽带的家族传承,在大自然感受“有虫鱼,有鸟兽”,这样才能做到课堂内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将国学教育更生动化。

在中小学国学推广的形式有很多,在实际推广的时候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国学形式。

猜你喜欢
国学校本中华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