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9-11-14 14:21/
长江丛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水利

■ /

1.西安理工大学;2.榆林市城乡供水管理办公室;3.榆林市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榆林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有着上千年的灌溉农业史,治水历史悠久,水文化底蕴深厚。榆林市水务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陕西省水文化建设规划》对水文化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加大水文化建设工作力度,构建榆林市水文化传承发展保护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榆林水利事业将进入一个加快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不断加强水文化建设,把水文化研究成果付诸于水利建设实践,是榆林水务改革发展和推动水务现代化建设的积极选择。

一、开展水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水文化建设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榆林要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就需要以水利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需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支撑。要破解水资源紧张和水资源浪费并存的矛盾,首先必须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要以先进治水理念和现代科学知识促进人的现代化,不断更新观念,推动制度创新。在高度关注加大水利工程物质投入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水制度文化和水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物质建设中拓展水文化内涵,提升水文化层次,做到水物质文化、水制度文化、水精神文化统筹协调发展,服务经济、服务政治、服务社会。

(二)水文化建设是榆林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水的认识、开发、利用、治理等涉及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事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方面要求融合了水文化内涵的水物质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水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水和谐共处理念,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的坚韧不拔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平静透彻、淡泊名利的高雅境界等水哲学启示,历代治水人物的治水精神,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水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水文化建设是榆林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榆林特定的区域环境,造就了榆林特有的文化品质,那就是兼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特质,水文化是榆林文明史和榆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建设榆林文化大市必须加强对水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发展,在新形势下融入时代特征。

二、榆林水文化建设的初步成果

(一)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成立专题调查小组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部署要求,《陕西省水利厅关于贯彻落实《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陕西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水文化遗产补充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榆林水文化研究》项目为依托,成立水文化遗产专题调查小组,逐步展开对榆林市无定河流域水文化系统研究,率先在陕西省域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实施物质水文化、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挖掘、修复、研究和保护。

(二)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水文化传播平台

立足区域现有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充分整合当地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周边有利资源,扩大水利风景区范围,走出一条“以水为中心,包含周边资源”的水利风景区建设道路。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提升水工程及其水环境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的示范工程,使之成为传播水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注重水利功能与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建设和改造水工程过程中更新设计和建设观念,突出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在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通过对水文化和城市风貌的解读,以边塞特色与陕北文化景观为重点,将现代水景观与历史水景观、水景观与人居环境、大漠风光与黄土风情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榆林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水文化景观,实现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三)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沉淀无定河精神文化

榆林水文化建设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带头参与下,水文化宣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近年来,我局组织专家深入调研,采集整编榆林水利文献与档案,先后出版了《榆林水利60年》、《红石峡水利史与碑刻》,修编了《榆林水利志》,完成了《无定河水文化系列丛书之无定河印象》大纲的编写。依托《榆林水文化研究》项目,将继续出版《无定河水文化系列丛书》,挖掘榆林水文化底蕴、提升榆林水文化内涵、推动榆林水文化发展。通过系列成果加大了水文化主题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了公众对水文化的关注和重视,起到了培养涉水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作用。

(四)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为水文化发展提供动力

高度重视培养和使用水文化建设人才,紧密结合水务工作实际和水文化建设需要,选派职工到水利部挂职锻炼学习、参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历史所举办的“水利的历史与未来”、“古代灌溉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等学术研讨会,组织职工参加陕西省水利厅举办的水文化建设培训,为榆林水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源泉。

三、推进榆林水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快出台《榆林市水文化建设规划》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健全的制度保障榆林水文化建设,以领导高度的重视落实水文化建设,使榆林水文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尽早制定《榆林市水文化建设规划》,从顶层设计确定榆林水文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目标、原则以及战略实施的举措,为水文化健康发展,作出长远谋划、要求和政策安排。

(二)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

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未来榆林水利工程在布局和选址时,要体现科学性,要遵循水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把握好区域水文化设施所具有的准确性、衔接性和鲜明性,不能将水工程建成仅限于防洪、供水等用途,要赋予水工程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将自然景观、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等因素与水工程设施有机的结合,体现现代水利建设的文化内涵,彰显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

(三)研究制订相关技术标准

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工程建设中关于水文化元素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将水文化建设理念渗透到榆林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之中。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水文化人才缺乏的现状,要加快制定水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引进等措施,制定水文化人才激励措施,对优秀水文化人才予以优厚待遇,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引进水文化研究的专业人才,营造出重视水文化建设和尊重水文化建设人才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

解决人水矛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制度问题,爱水意识的强化和节水习惯的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而宣传教育则是培育健康用水理念和科学用水习惯的主要途径。聚焦榆林管水、用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其理念和制度症结,明确水文化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设计水文化进校园、水文化知识竞赛、水文化主题微电影大赛、水利标识设计大赛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深入开展榆林水文化研究

利用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水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系统梳理榆林文明与水的关系,榆林治水管水理念和制度变化情况,榆林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文学艺术中的水文化,榆林的历代水利工程,进而提出榆林水文化建设思路。榆林水利发展与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关系研究等,以期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探究水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与人水和谐。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水利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追赶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质量发展
美好教育三秦行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