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康
你是不是一直在等别人来懂你?我曾经是。也许,你也是。
即便习惯孤独的人,灵魂里也始终期待着别人的懂。为了这个懂,许多人眼巴巴地等了一辈子。遗憾的是,许多时候我们对他人的“懂”过于乐观,才会盲目期待,少有作为;才会被“不懂”所伤,委屈不满,抱怨指责。
曾有一个做销售的男士找我谈心说,他在公司吃苦受累遭白眼也就认了,可每次回到家里,妻子还要不依不饶地折腾他。不是说他衬衫脏得快、嘴巴有味道,就是说他不顾妻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冷热。有一次他被妻子叨叨得心烦意乱,差点从18楼跳下去。
这位男士认为,妻子在家看孩子,不该有那么多事,她应该理解他在外面工作的艰辛,回来应该多体谅他。而对于妻子责难他的原因,他也不得而知,只是一味地心烦。
我们总是期待自己什么也不说,对方就能理解自己的一切,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妻子并没有看到丈夫工作的情景,丈夫也没有对妻子诉说自己的压力和心酸,她如何感同身受?同样,丈夫没有体验过妻子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孤独和无助,而妻子也没有正面表述自己的情感,因此,丈夫把妻子怀着不满的叨叨当成是无理取闹了。
心有灵犀之所以成为美谈佳话,恰恰是因为它的稀缺。而我们,常常是无比希冀又无比懒惰地坐等这份稀缺。更多时候是我们没给机会让别人懂,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明白自己的感受,看穿自己的心思。
有一个文艺女生,喜欢与恋人玩神秘含蓄浪漫的游戏:用生气表达高兴,用疏离表达亲昵。哪知道,她遇到的人总是完全读不懂她的潜台词,无法配合她的晦涩艰深。于是,神秘含蓄浪漫玩成了鸡同鸭讲,结果自然是失望乃至绝望,女生两次自杀,幸好获救。
何苦?神秘含蓄浪漫也要有基础有铺垫,如果没有,不如直抒胸臆,毕竟这样可以让对方明白你的需求。
“认识你自己”对我们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题,而当我们在还没读懂自己的时候,却要求他人要懂自己。这种毫无道理的期待、毫无边界的强求,很难找到让人理解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让别人懂你呢?
当然是敞开自己。当我们敞开自己地表达想法和需求时,对方才能理解我们的感受,才有可能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如果双方都能敞开地去交流,不仅能促进彼此的理解,还能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
感知他人、理解他人同样重要。当我们希望被人懂得,希望在他人心中有存在感时,我们也需认真地去感知他人,了解他人。懂得是双向的,需要呼应的。
提高自我认知亦不可缺。最多的懂,最大的爱,也不能代替自省和对自我认识的获得。人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给予的过程,最好的懂得永远来自自身。
哪怕无人能懂,我心自是安宁。并且,它会因为不断地自给自足,变得饱满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