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雯 兰州石化幼教中心东苑小区幼儿园 620104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是幼儿阶段,老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在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在工作的中,时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下面我就简单对我所认识的习惯养成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幼儿年龄较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进门后要洗手;会遗忘物品的归位;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必须善于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指点。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提醒才能使幼儿养成。所以要日积月累后孩子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自然、舒服,并且愿意主动去做,慢慢就形成了习惯。比如我们幼儿园每月开展的各专项检,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洗手这么简单,就洗呗”看似简的的小事你可不要不重视它,老师教给孩子用正确的“六步洗手法”来洗手,这就是一个细节问题,每天不断重复练习。每周把洗手环节放在首位,一方面是督促老师来督促孩子,另一方面是通过督促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从日常的规范中不断强化。使孩子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养成正常的习惯。
孩子被誉为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儿都有它宜居的环境,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的饮食、休息、游戏、交往、成长等都在老师们的呵护之下完成。有了老师的照顾,孩子的行为约束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孩子们自主的约束力还是较弱的。少了老师的督促他们会忘记叠衣服,忘记把鞋穿正等等。因为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为他人服务,并获得鼓励的过程中获得的。比如,进入冬天后,孩子们穿的衣服变得很厚,每天户外活动结束后,都要进入教室,第一步就是要脱衣服,叠衣服,再洗手。每天老师都要和孩子说同样的话,“先脱衣服,再叠衣服,最后洗手。”这句话看似普通,可是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说教中孩子们就会形成习惯,如果我们平时不去讲,孩子很可能就是随便把衣服往柜子里一堆,草草了事。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恰当的教育,不要超过他的经验范围和年龄界限。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作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班级中可以建立文明礼仪小卫士、比比小红花等评比活动,每天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环节,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来得到别人对自己的鼓励,我相信会对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我园各班积极开展“礼仪小卫士”活动,每个孩子都会担任“礼仪小卫士”, 每个清晨礼仪小卫士们在幼儿园门口用自己亲切的笑容和洪亮的声音向前来送幼儿的家长们、老师们、小朋友们互相问好,家长投来羡慕的眼光时孩子会第一时间感受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礼貌习惯。愿意主动去问好,久而久之在幼儿园外孩子也会见到大人要问好的好习惯。
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心中有他人,会宽容他人,做事认真,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讲话,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能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要学会谦让。如果在幼儿园是一个样,回到家里又是一个样那我觉得习惯养成的教育等于白费。所以为了更好的巩固养成教育,应该家园共同努力去完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那是相当的疼小孙子啊,要什么都给买,孩子做起来困难的事情,老人往往包办代替了,最后孩子什么都不会,好的礼貌习惯、生活习惯都没有养成。比如,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爷爷很心疼他,不见孙子就会搂着说“来打爷爷。”实际上是想让小孙子拍拍自己的脸。但是孩子不知道,就会去打爷爷。到了班上他以为这样做是喜欢你的意思,所以也会去“打”其他小朋友。把老师说的互相爱护,互相关心都忘记了。
记得小时候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在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可见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所以,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