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英
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高三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和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多次复习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但是,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截然不同,如果教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则无法同时有效提升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学习成绩。
微课教学具有重难点突出、内容明确、资源生动、讲解清晰、节奏紧凑、可反复播放等特点。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将每个知识点细致拆分后录制成微课,将每个微课的时间控制在8~10min,将“授课型”、“实验型”、“解题型”和“答疑型”微课在课前提供给同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选择性观看。
学生的学情会受到家庭教育、性格特点及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为了快速的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邀请学生完成“学情分析调查问卷”,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学情的微课模式,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通过微课教学的方法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归纳和理解,借此拉近“教”与“学”的距离。
1.调查问卷包含的内容
单凭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的传统方式过于草率,我们应秉承着“人类个人优势标准”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从学生的内在个人素质和学生所处环境的外在社会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内在个人素质:
道德品质:是非观、社会观、诚实守信。
公民素养:热爱祖国、社会责任、遵纪守法、文明习惯。
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创新意识。
交流与合作:倾听习惯、表达能力、评价能力、性格特点。
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体能、情感、意志。
审美与表现:感受美、表达美。
外在社会影响:
亲子关系:在良性的亲子关系状态下,父母会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孩子的天性和潜能都能得到释放。
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同学关系: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关心他人、真心待人、相互尊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他们在子女的成长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的视野越开阔,拥有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培养出的子女也相对优秀。
其他:早恋、追星、手机游戏等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诱惑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该问卷的分类(评分)原则
每道题的每个选项都具有不同的分值,将学生的学情分析调查问卷分数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加,以该分数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为确保分类准确性,还需找部分学生进行交流。
3.调查问卷的更新原则
本课题提出的学情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和题型应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等进行适当调节。每个孩子都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个体,他的学情不是固化的,应当每过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一次新的学情分析调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学情分析调查问卷的APP,能够将学生不同时期的学情进行记录,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进行随时关注。
1.学霸型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待生活阳光明朗,对待学习认真自觉,对待自己定位清晰准确,对待事情有独到见解和长远眼光。其中部分学生有自负倾向。
2.励志型学生:他们是“勤能补拙”的代言人,他们勤奋上进,踏实用功,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满于现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提升成绩。
3.潜力型学生:他们肯为自己喜欢的学科投入大量精力,善于挖掘问题的本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当他脑海中形成“点→线→面”的知识结构时,成绩上升的非常快。其中大部分同学有偏科倾向。
4.放任型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意愿不强,作业完成度不高,自制力较差,具有懒惰孤僻等性格特点,需要教师的重点指导和督促。放任型学生多半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1.重视考点突破,完成课前预习。课前为学生提供“授课型”微课进行预习,根据学情的差异,练习题的难度和数目有所区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还要提供知识体系图帮助其完成预习,要求学生将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便于课中答疑。
2.积极提疑解惑,提高课中效率。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将40分钟的课中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前20分钟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性答疑并收集典型问题,随后再用10分钟时间集中答疑,共享同学间不同的问题,最后的10分钟留给学生消化和完成随堂练习。
3.强化解题技巧,巩固课后练习。根据课上收集的典型问题,录制成“答疑型”和“解题型”微课,推送给所有学生,根据学情安排不同难度的课后习题,并鼓励学生总结做题思路,教师应引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次观看“解题型”微课,力求提升解题技巧。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能较为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为基准,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微课教学模型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鼓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时间尽量多的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绝对集中,进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