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美
Q
孩子原来挺乖巧的,现在却越来越不听话。当他不听话时,我也会努力控制情绪,可声音和语气控制不了。我不知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A
每一个失控家庭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会沟通的父母。
当父母和孩子沟通上出现障碍,父母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在之后的沟通中,不要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直接说出令你不舒服的地方,以及具体说出你希望对方怎样改变。另外,沟通时要注意言辞,学会用正面语言传达你对孩子的期望。过度批评只会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结合我女儿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
上周末,我和先生陪女儿练滑轮。女儿穿上鞋子,戴上护膝和头套,抓着护栏一步一步向前滑。正当滑得兴高采烈,女儿一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一屁股坐地上大哭起来。
我先生没有扶她起来,在一旁说:“摔倒了就摔倒了,有什么好哭的。你要不要继续练了?不练就回家。”女儿立马不哭了,但以后却不肯练滑轮了。
在生活中,父母接纳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心情非常压抑时,孩子只有以哭泣的方式去发泄。如果否定孩子的感受,或者过多责备,很可能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父母真正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才有勇气克服更多的困难。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贴不听话的标签,动不动呵斥、打骂孩子。父母爱孩子,对孩子抱有期望,或者提要求,这都没有错。但父母不应当用以上对下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不应当用权威去压制和威胁孩子。这是非科学的教育手段。
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平等地相爱下去;只有父母真正放下身段,孩子才会自然而然主动配合。
一次,女儿舞蹈课结束后选择和姥姥走路回家。练习舞蹈的地方离家大概有5公里,走路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
回到家已近晚上6点,她开心不已地和我分享这一路的开心事。她说:“妈妈,多锻炼身体才会健康。所以我才和姥姥走路回家的。虽然很远,但我和姥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是不是很棒啊?”
那时是三月份,苏州的天气还非常冷。女儿能够坚持和姥姥一路走回家,这确实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我奖励了她一个最喜欢的小飞机模型。得到奖励的女儿快乐得手舞足蹈,她说下次还要和姥姥一起走路回家,并且还感谢姥姥,如果不是姥姥的鼓励,她也不会坚持下来。
选择恰当时机赞美孩子,能够激发孩子继续尝试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强化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正向的外在动机,产生持续良好的行为。当然也能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改变。我愿意去接纳孩子负面的情绪,认可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且以身作则,改掉不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我想,只有当父母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说的话,孩子才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