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帮琼
摘要: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多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研究生的学科前沿、科研方法和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与负责。存在于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学术失范现象,因其严重性程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每一次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被曝光,都会对导师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使各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基于高校研究生采取的导师负责制,对学生自身的投机动机诱使,大数据时代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等造成学术失范这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剖析,进而从导师以身作则的教育、学校建立师生诚信档案、师生共同抵制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学术失范诱惑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导师负责制 学术失范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93—0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人类科研能力的提升,我国的学术研究工作也逐渐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重要的台阶。近年来,我国的学术成果因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而大幅度增加,科研能力显著上升并且在学术界也逐渐获得认可,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学术失范的现象,如剽窃他人成果、学术论文的金钱交易、伪造实验数据、篡改实验结果、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等情况。学术研究是根据现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未知的科学问题进行假设、分析、探索并得出结果的的过程,所以它应该是一个推动科學技术不断发展的创造性过程,也应该是人类科学知识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所以“累积效应”才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属性,而“原创性”也因此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1]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该意见发布后,各地各单位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明确和细化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的要求。[2]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研究生,需要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多项举措,着力配合其导师把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实效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一、导师负责制与学术失范
1.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所提到的导师负责制是指“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以及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管理制度”。[3]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研究生与其导师的关系大多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研究生的学科前沿、科研方法和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与负责。
2.学术失范
学术工作就像一个企业生产车间一样,有其必然的规章规范与制度,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果在从事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丧失了应当遵守的操作规范和学术道德,那么,他的行为就构成了“学术失范”。[4]又如研究结构在科研管理上出现的暗箱操作、流于形式、行政干预、权力垄断、官学一体、权学交易等制度失灵现象。[5]即在学术研究的科研方法与学术研究中出现丧失或背离职业规范的现象。如学术评价机制的失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知名学者剽窃他人著作事件等的曝光、科研人员研究动机的扭曲和科学精神的丧失,不潜心钻研学问,等等。
3.导师负责制与学术失范的联系
大学对社会承担学术责任的核心途径是教师的工作。大学教师要做许多关于机构运转的重要决定,因而他们当然要对大学的日常工作承担相当的责任,这包括以种种方式教授本科生,为研究生的专业生涯铺路,从事研究和出版研究成果,以及为大学以外的社区服务。[6]在这个层面上说,也就是在研究生的专业生涯中,导师对其在学校学习、生活等都负有一定责任,一旦研究生出现了学术失范现象,由于导师负责制这层纽带,导师必然要为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承担一定的相应责任。
二、学术失范成因分析
学术失范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如社会因素、体制、评价体系和法律因素及个人自我意识因素等。在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机制下,其原因主要为学生自身的投机动机诱使,大数据时代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等等。
1.学生的投机动机诱使
投机一词首先产生于金融领域,投机动机在刘艺敏的《会计词语新编》里指的是企业为了盈利抓住各种瞬间即逝的市场机会,获取较大的利益而准备的现金余额。[7]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规避风险、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在研究生生涯中,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以自主思考、写论文为主;相比之下,理工科的导师更多以参与项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学术论文的撰写都会成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经环节。刚从大学毕业的准研究生因其在本科接受的学术教育很少甚至为零,加上学校各类评优评奖都与学术论文直接挂钩,一些想力争上游而个人诚信意识较为缺乏的研究生,由于受到数额较大的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的诱惑,难免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
2.大数据时代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力不从心
诸多关于”科技史”的著作都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前人知识经验进行借鉴并创新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在学术研究起着历史记载、推陈出新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因网络的发达而变得快捷而规范。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术研究及规范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大数据技术的继续发展,也会给导师及学生带来诸多挑战。首先,网络上除了有以往时代导师都能传授的知识外,还有许多导师不了解的信息,在导师负责制下,这无疑是对导师专业性的一大挑战。其次,也正因为网络的发展,导师单方面可能会主观地认为很多知识学生自己都能通过大数据技术从网络获得,便减少对学生的学术规范引导与学术写作指导。在研究生的学术三观逐渐形成的当下,没有一个学校或者导师会专门盯着研究生如何使用互联网平台来写论文或是为研究生开设普及学术规范的课程,这或许是导师在学术规范教育方面最力不从心的地方。
3.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长久以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惯用逻辑之一就是把科研成就突出的科研工作者提拔为行政干部。某些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由于权力与资源匹配度高而阻碍了有科研兴趣与爱好的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进程。由于长期受“学而优则仕”思想和“唯分数论”的影响,学术风气浮夸,学术评价量化指标单一,只有数量之分与核心与否之分。而学术评价是学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评价体系是否公正、合理,不仅关系到高校研究生导师切身利益的实现和其科研积极性的发挥,也会影响学生对科研的认知。如果学校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公平,就会破坏科学研究的纯洁性和科学性,造成优秀的人挫伤信心,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不潜心追求学问,忽视对真理和质量的追求,不利于科研创新及重大成果的产生,进而浪费和占用了国家的科研资源而导致学术失范现象频发。
三、导师负责制下学术失范的对策分析
目前,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一般有以下四种:传统师徒型、亦师亦友型、松散疏离型和老板雇员型。[8]可以说每种类型的师生关系都各有特色,但就每种类型的总体取向来说,营造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研究生优秀学术品质的培养,有助于规避学术失范行为。
1.导师以身作则的教育及影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首先,刚从大学毕业的准研究生因其在本科接受的学术教育很少甚至为零,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和责任去对准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以及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导师或许可以在准研究生复试录取后就与其取得联系,以视频或者文档的形式对准研究生进行提前教育,亦可将各高校的有关学术规范的录课视频或经典书籍提前让准研究生观看或阅读,以熟知学术规范的知识。其次,各高校导师要与刚跨入学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交流,了解所带学生的科研需求及目标,这样才能在科研任务分配中,做到“因材施教”,使研究生各尽其能地参与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或直接参与项目、实验等,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最后,导师可以让研究生参与自己的项目和课题研究,充当自己的科研助手,或学生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课题、参加研讨会等。通过这些实际科研活动,学生本人能得到导师以身作则的有效指导,这对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素质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也是避免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发生的有效途径。
2.建立以导师为分组的师生诚信档案
在导师负责制下,学术失范的原因除了大数据时代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显得力不从心之外,也跟研究生的个人诚信紧密相关。从大的层面上来说,“信”以整个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各种学术机构的公信力等形式存在。而对学术三观渐成的研究生而言,跟随导师树立诚实求实、讲求信用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可以针对每一位研究生建立以导师为分组的师生诚信档案。
表1 以导师为分组的师生诚信档案记录表
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诚信档案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当然,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还需要师生在各种科研活动中加强了解,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提高诚信档案的信度与效度。如表1所划分的导师维度而言,如果导师没有找自己的研究生参与研究课题,或研究生仅作为助手参与导师的学术活动,导师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自己所带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式,进而也不会知道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是否“循规蹈矩”,无法得知学生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数据和学术成果是否真实可信,也就不能对研究生学术成果作出正确的评判和把好关,这些都是建立档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师生共同抵制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学术失范诱惑
首先,大数据时代,网络带来巨大便利。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庞大的文献资料资源,令学术工作者目不暇接,这对其坚持本心、恪守学术规范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些媒体不经原作者同意、随意转发他人作品的失范行为加速了学术道德的失范。因此,师生应定期开展交流,抵制有学术失范行为的媒体,强化大众传媒对学术道德所产生的良性影响。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共同开展科研及创新,共同抵制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学术失范诱惑等思想观念融入师生的科研活动,应是规避学术失范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在高校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与是否出现学术失范现象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在导师负责制下分析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成因及其对策,对缓解学术失范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价值。该文分析主要基于导师的角度,从研究生角度而言,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秉承诚信学风,积极与导师探讨自己的职业规划,虚心向导师请教,定期向导师汇报,从而不断提高学术能力,铸就优良的学术品质。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编写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第3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4.
[2]关于报送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通知[EB/OL].[2018—07—20]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gggs/A22_sjhj/201807/t20180727_343716.html.[2019-05-05]
[3]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朱萌.學术诚信及其失范问题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3—4.
[5]朱贻庭.应用伦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6]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9.
[7]刘艺敏.会计词语新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4.
[8]范利丹,秦刚.导师负责制下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基于某高校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J].河南教育(高教),2015(12):64—65.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