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9-11-13 11:12潘架丹
现代交际 2019年17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辅导员育人

潘架丹

摘要:在“网络强国”战略稳健推行新常态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得以发展,为优化教学体系,充实教育资源,完善育人模式,推动教育事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基于网络时代背景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和工作方略,以期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73—02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贯彻落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及各项任务部署目标,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导质量,做好思想指引,落实基层党建目标,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活水”,使高校学生思想理念更优,增强其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等,将新时代党政工作成果纳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然而,当前我国与网络时代相关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成果较少,加之各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师资力量、教学优势等因素存在差异性,未能形成富有指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执行体系,这为本次研究创造条件。基于此,为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探析网络时代背景下相关工作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分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

1.整合数字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材

网络具有实时、公开、共享特点,在网络体系日益完善背景下,充斥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不断增多。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可充分运用相关教育资源,引入数字化教学内容,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成效。

例如,高校辅导员在以“校园霸凌”为主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观看时下热映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中有关“武丹丹”遭受校园霸凌的片段,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设想若自己是“武丹丹”应如何去做,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随之提高。

2.累积信息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经验

相较于传统育人模式,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仍处于探索、创新、实践阶段,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不断累积创新经验,推动相关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例如,辅导员在组织学生学习“法治”相关知识时,可借助网络搜集整合有关“法治”的案例,在分析案件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前提下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提升高校学生道德修养,使信息化育人模式更富成效。

3.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力

与传统教育工作方式相比,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育人能力要求更高,其需具备信息化教案创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IT技术,可应用数字资源开展工作,客观上要求辅导员提高自身教育工作实力,体现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

二、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分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

1.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群体运用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可有效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为此,高校需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师生入网交流互动奠定基础。

例如,高校可运用权限技术,非本校师生不可进入相关网络体系,辅导员同时肩负网络环境维护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需采取相应工作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及时删除相关言论,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针对性,渗透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承担网络健康发展新时代责任,遵守法律法规争做合格网民,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2.根据学生学习实况进行创新实践

首先,辅导员需明晰生源特点,根据生源心理特点、性格特点、成长规律开展信息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辅导员应妥善运用IT技术,树立数据意识,为科学创新教育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例如,辅导员在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时,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信息技术渲染地震、火灾、泥石流等灾害气氛,如展示相关图片、模拟灾难音效等,使学生尽快融入灾害情境,并按照辅导员的指示实践,以掌握自救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同时明晰灾难背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形成环保理念,继而完成基于网络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1]

3.创编校本化、数字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为保障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质量,突出本校育人优势,需运用网络技术创编校本化、数字化教育工作素材,满足新时代辅导员教育工作需求,确保教育内容、方法与时俱进,将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国际局势及视频、声频、图片等资源纳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之中,为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三、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分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

虽然在教学改革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得以提升,方法不断增多,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创新不当,资源应用不充分等问题,无法落实相关教育工作目标。基于此,高校辅导员需在总结以往网络化教育工作经验前提下,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分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旨在完成教育任务,科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备、研究阶段运用网络技术及资源

辅导员可在明确教育工作方向、教学课题前提下运用网络手段综合育人素材,以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展示教育内容,达成事半功倍育人目标。例如,辅导员以“文明互鉴、文化互通,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为目标准备进行教育时,可在网络上搜集有关“文明互鉴”的时政内容,搜集中华传统文化,设计教育探讨性话题,使教育准备更加充分,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前提下,助其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结束相关教育工作后,辅导员可运用IT技术搜集、存储育人资料,系統研究教育工作缺陷,探析弥补育人缺陷方略,使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2.创新教育工作手段,优化教育工作体系

为保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与时俱进,其需积极创新教育工作手段,将网络系统纳入其工作体系中。例如,辅导员可与学生群体组建微信群、QQ群,及时传达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工作效率,开设公众号、论坛定期上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评论,了解学生学习、实践及心理成长新常态,助力高校辅导员灵活调整教育内容,优化教育工作体系。

3.提高辅导员核心素养

首先。辅导员应端正政治态度,明确政治立场,积极学习党和国家先进政治理念,用理论武装自己,助力辅导员思想革新,为学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奠定基础。其次,辅导员应具备信息化育人能力,在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时有计划、有目的运用IT技术及数字化教育资源。最后,辅导员应学习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如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等,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教育工作,使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成效。[2]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辅导员应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备、研究阶段运用网络技术及资源,创新教育工作手段,优化教育工作体系,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使相关教育工作与网络融合更加得当,在完成相关教育工作任务的同时科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佩佩.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0):160—161.

[2]徐万彬.浅谈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西部(下旬刊),2017(2):132.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辅导员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