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延亭
摘 要:本文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牧野文化的推介传播相结合,从牧野文化的主要内容体系、牧野文化“走出去”的现实困境、牧野文化“走出去”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全媒体宣传平台、激发全民参与意识,从而努力打造牧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自信和行为自觉。
关键词:“一带一路”;牧野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几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持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显著成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今后要进一步把“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聚焦重点、精雕细琢”,“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共建精神家园”。
牧野文化作为新乡的城市品牌文化,以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至关重要的璀璨明珠。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探讨“牧野文化”走出去这一课题,有助于塑造新乡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推进地域文化传播和推介,拓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的宽度和深度。
1 牧野文化主要内容体系
牧野文化是以商周时期牧野大战为代表的新乡地方文化的总称,其内容主要涵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非遗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四大体系。
1.1 历史文化
可划分为遗址墓葬、寺庙殿塔、祠堂故里、文化馆藏等四类,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比干庙、同盟山武王庙、姜太公故里以及百泉、香泉寺、陈桥驿、潞王陵等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这些是新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个性,是牧野文化的物化显现。
1.2 旅游文化
以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旅游文化资源,包括八里沟、万仙山、九莲山、天界山、关山、秋沟、齐王寨、白云寺、百泉等九个景区,其中国家级4A景区4处、国家级3A景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
1.3 “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是维护牧野文化身份和主权的基本依据,“涵盖民间文学、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知识、传统体育竞技、民间美术、生产商贸习俗等十大门类”,包括延津大平调、百泉药会、辉县剪纸、新乡县中州大鼓等4个国家级项目,姜太公传说、二夹弦等25个省级项目。
1.4 先进群体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乡各地区先后涌现出了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史世领、范海涛、许福卿、梁修昌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为代表的先进群体,形成了典型辈出、群星灿烂的独特“新乡现象”。新乡先进群体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和楷模。
2 牧野文化“走出去”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
牧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资源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多样,开发价值与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其资源分散、传播不力,导致外界知名度低、传播实效性不足,牧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较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文化资源分散,传播态势碎片化
牧野文化各文化因子像散落在各处的文化明珠,虽耀眼,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串联。这导致牧野文化在传播和推介过程中一直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很难形成脉络清晰的文化系统。
2.2 文化交流有限,对外交流不力
牧野文化所覆盖的核心地域—新乡近几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如南太行旅游度假区年接待量达470万人次,2018年与省科技厅、教育厅共同主办第一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高博会)等,但因其地处中原,城市发展水平有限,导致其游客、访客多为周边附近居民、高校师生,对外文化交流相对较少。
2.3 文化传播单一,新媒体利用不足
牧野文化的传播依赖于传统媒体,如报纸、书籍等,对新媒体利用较低。如笔者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栏中输入“牧野”二字,搜索到的只有“牧野虫社”“牧野骑行”“牧野策划”等几个民间兴趣性或商业性平台,而没有一个以推介牧野文化为主题的“官宣”公众号。早在 2000 年,苏德荣先生已完成了《牧野大
战》电视连续剧的初稿,并经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但电视剧的拍摄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
3 牧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机遇和途径探析
共建“一带一路”为牧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全媒體宣传平台,激发全民参与意识,努力推进牧野文化“走出去”。
3.1 发挥地域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新乡紧邻河南省会郑州。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中欧班列“新丝路”建设以及航空港、国际陆港、试点E贸易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为郑州带来了巨大发展前景,也为新乡从内陆城市走向全面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新乡要充分利用与郑州一河之隔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和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强化郑州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郑新融合、组合型大都市区建设,抓住机遇精准定位,努力构建开放型发展格局,为牧野文化“走出去”创造更多机会。
3.2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推进牧野文化交互交流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全球开放合作的重大国家战略,其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许多地方政府能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引导地方文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潮,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南京牛山文化旅游区在泰国曼谷举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陕西西安在曼谷国家博物馆举办“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与兵马俑”展览、杭州市政府在越南首都河内举办“丝路记忆、最忆杭州”文化旅游推介会等,这些宣传推介活动有力推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国际化。牧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走出去”的前景不可估量。新乡市政府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加大对牧野文化的整合、推介,通过官方交流、民间互访、旅游文创等多种途径,大力推进牧野文化参与国际交互交流,扩大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3.3 发挥全媒体宣传作用,加大牧野文化推介力度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美好愿景向实践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交流传播也要及时搭乘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发展快车,以更加多元、更具特色的话语具象,构筑生动立体的文化交流网络,实现宣传、交流、推介的目的。如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通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还原盛唐历史文化,“在千年长安中触摸传统文化魅力”,使古城西安一度成为旅游、研学的首选之地;歌曲《成都》以民谣的音乐风格艺术地演绎了成都的生活节奏和城市风格,不仅引起了成都人的共鸣,也勾起了无数网友对成都的回忆及憧憬。新乡对牧野文化的推介也要树立全媒体宣传理念,在传统媒体如书籍《牧野文化论文集》上下册、《风生牧野新乡》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符号具象、文艺具象、实践具象等艺术形式,搭建文化推介的全媒体平台,真正让牧野文化立起来、活起来、走出去、秀出去。
3.4 激发全民参与意识,形成牧野文化自信自觉
共建“一带一路”,每个公民都是参与者、见证者、共享者。牧野文化“走出去”,展示的是数百万新乡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历史积淀,也是全体新乡人民的文化自信。因此,在推进牧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建言献策、积极作为。要在思想上形成情感认同,自觉认识到牧野文化的历史重要性和时代价值性;在行动上养成行为自觉,主动学习、理解、传播、弘扬牧野文化,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牧野文化是宝贵的新乡地方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潮中,牧野文化只有积极顺应潮流,才能在世界大放异彩。推进牧野文化“走出去”,要将立足本土和面向世界相结合,在文明互鉴、文化互融中实现创新发展;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努力提高牧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DB/OL].2018-09-2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927/c40531-30315854.html
[2]新乡网.牧野文化资源开发现状[DB/OL].2016-10-28.http://rb.xxrb.com.cn/html/2016-10/28/content_57556.htm
[3]張新斌.牧野文化:新乡城市文化品牌的战略选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1:1-7.
[4]任宝旗.全媒体语境下牧野文化的传承及实现路径研究[J].传媒,2017,8(下):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