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記者郭鹏
药价牵动民心。由国家组织的“4+7”药品集中采购的试点工作落地半年,成效如何?
从2001年公立医院正式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这项制度实行了将近20年,而药价高依然受人诟病。
父亲退休前在东北一个小县城的医药公司上班,很熟悉药品采购环节里的种种猫腻。当我把厦门药品集中采购的做法讲给他听时,我本以为,唯一能触动到他的,或许只是厦门市优越于东北地区的医保报销制度。但是他追问了几个问题后,却说了句:“如果可以真正落实到位,这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我很吃惊,父亲这样一个偏僻小县城的普通居民,透过厦门市的药品集采试点工作,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他试着归纳了几条看法:这种尝试,减少了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挤掉药价水分;医院采购费用降低,节省了医保基金支出;可以净化医药产业,促进国内的医药生产企业优胜劣汰。
我更加惊讶了,这和我从医保部门、业内专家等采访对象口中得到的信息几近相同,可他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退休工人啊!
“您的分析和之前从事的工作肯定有关系。”
父亲笑答:“好的政策老百姓是看得懂的,政策落地后,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老百姓也能猜个大概。”
是啊,好政策就应该让百姓能摸得着,看得懂!
我告诉父亲,“4+7”药品集中采购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可以进一步降低老百姓的用药负担。
对此,老父亲也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