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构建

2019-11-13 01:36夏远升
科技视界 2019年29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交叉艺术设计

夏远升

【摘 要】设计学科的交叉性对设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增强,科技与媒介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我们必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培养和锻炼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与表达、文化与审美、技能与技法、市场与认知等方面。

【关键词】艺术设计;综合能力;培养;交叉;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J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9-015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72

近些年,设计学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个比较边缘的专业方向发展成了一个一级学科,其专业细分门类以及就读、从业的人数持续增长,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社会对相关专业需求广泛也是一个不争事实。市场的繁荣昌盛,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给艺术设计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未来设计从业者的主体——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想较好的胜任挑战以及保持源源不断的充足后劲,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1 阅读与表达

阅读是学生从小到大的一项基本技能,但作为专业的学生来说,阅读不能单一的理解为是看几张图片或是一些文字,读几本著作或是一批文章,也不是说阅读之后的领悟与体会。专业的阅读首先需要基本的文献查阅获取能力,系统的文献分类筛选。同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专业范畴,除了相关的艺术史、设计史、设计理论、方法论等书籍之外,其他诸如科技、文学、哲学、政治、经济等等都需要尽可能的关注,当然阅读的广泛涉猎并不是说每一类书刊都做到精读,而是说不给自己一个兴趣或爱好的条条框框限制,也不必每次都带有确切倾向性的目的,有明确方向或是针对性的资料查询除外。阅读是获取新鲜资讯的重要来源,也是促发灵感的触发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决定了设计的学科特点,多学科的融合交叉体现了较强的知识体系综合性,而知识多样化的形成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则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知识补充手段。

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个则是书面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知识、资讯的积累与储备。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应用在市场调研、团队交流、提案汇报时需要跟目标对象、合作伙伴、甲方客户等进行直面的言语沟通或是说服。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策略策划、概念说明、方案阐述以及其他学术层面的研究报告或是专业论文等的撰写上。“表达”是设计从业者的一项基本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受阅读量大小的影响,同时为了提升表达能力,又会促使阅读范畴的进一步扩大,阅读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设计专业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在专业培养计划以及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倾向以外,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有意识的与社会接触从而锻炼基本的沟通表达能力。

2 文化与审美

从这些年美术设计类高考招生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对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课的投档分数线相应的水涨船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传统的、固有的甚至是带有偏见的观念正在悄然转变,艺术生不再是文化课不佳的代表。从另一个角度则反映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是仅仅局限于绘画、视觉表现等范畴,而是依据专业实际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触及。但是文化课的水准提升不一定就意味着文化水平的整体升级。文化相对于文化课而言,更为抽象更为宽泛。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文化”一词有明确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由此可见,与日俱增的文化需求不只是要求文化课分数线的增长,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广泛的知识涉猎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类审美意识何以发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它同人类认知思维发生的同源性却是无疑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人类对宇宙和自我的认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自在生成的,除了诸多的外部因素影响之外,个体的理解感受、学习实践尤为重要。站在设计艺术的角度,设计的功能性之外,审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计中审美能力的高低首先是体现在设计师个人的眼界阅历、文化修养与艺术趣味上,是一种更为偏向感性的、主观的鉴赏能力;其次从传统的艺术审美入手,形式美法则基本是理性与感性较好结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倾向于大众易于接受的审美形式,无论是作为抽象视觉美的对比均衡、节奏韵律,亦或是更为具体细节化的黄金分割点、網格版式等,都是在维持某种准则,即便存在调和或是妥协,但基本都能寻求到契合点,以带有普适性的思潮与观念实现大多数人在审美认知上的共识。

3 技能与技法

从设计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说,大多数高校都是比较明确的提出以培养具有设计思维与表现能力的创新创意人才为主,而不以培养某种专项技能为主要方向,这也是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区别于一些职校或是培训机构的一项概念性指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从教学效果以及市场的整体需求来看,似乎有时“创意”不可避免的成为噱头或是挡箭牌,成为部分设计专业学生为了掩盖个人动手能力较弱的一个借口。姑且不谈创意能力的强弱,但是创意未执行让人始终处于一个预想计划阶段,无法直观感知创意生成的结果,长此以往,则终究会影响创意的动能,进而导致创意能力的减弱退化。所以,在注重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本科院校同样不能忽视具体技能的训练。

站在狭义的角度,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主要是需要满足创意的实现。笼统来说,一种就是运用现代设施设备的能力,比如掌握电脑、数位板、机械设备等等在工业社会里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实践操作技能,这类技能可能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更多涉及智能、数码、自动化等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诸如软件操作能力、机器的运转操控能力等;另一种就是作为相对传统的基本表现技能,比如最常见的毛笔、钢笔、铅笔等等大家司空见惯的一些也并非设计所专属的小工具的使用能力,这个最为突出的可能就是手绘能力或是快速表现能力。为了丰富表现手段,手绘技能需要多样化的技法支撑,比如水彩、国画、版画等画种均有各种各样的绘画技法,从设计表现的角度来说,适当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对于充实设计的视觉效果能起到较为积极地作用。

4 市场与认知

在各个行业、诸多领域经常会听到或见到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需求等字眼,设计艺术也不例外,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很多设计类高等院校的明确目标,站在就业为社会服务的角度来说这种提法总的说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是否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人才培养就是能够符合市场规律,属于市场需求的对象呢?纵观这些年设计人才供求市场,整体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供方也就是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代表的人才培养单位,与求方也就是以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行业类公司为代表的用人单位,对于“市场”的理解,各自在自己的立场上可能原本就存在着偏差,并未达成良好的共识。所以作为人才输送方的高校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市场,设计市场是个怎样的状态,以什么样的标准作为市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盲目的口号似的跟风不利于市场的培育,更是无法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良好互动。对于人才需求的市场方,最好能与高校形成对接关系,能将人力资源要求的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单位,以利于高校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与方案。比较和谐的供求关系应该不是任何单方的被动适应状态,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赢。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设计行业的生力军,而良莠不齐的设计作品可能会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干扰,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解读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对于市场尤其是商业设计的认知,行业标杆始终是设计从业者追寻的方向,这可能更多的需要我们从优秀的书刊杂志、展览论坛、交流合作中去获取经验。

5 结语

设计学科的交叉性对设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增强,通俗来讲会做、会画、会写、会说是从事设计行业的敲门砖,但是科技与媒介的迅猛发展,也推动着我们必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需要我们不断地多读、多看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地在设计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樊高峰.试论研究中国审美意识文化性格的二元路径[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4):96-100.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交叉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连一连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