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激活数学课堂

2019-11-13 05:51:28方阳
报刊精萃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慧函数情境

方阳

江苏省新沂市阿湖中学

关键字:数学课堂、教学智慧、智慧人才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素—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忽视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尽管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赖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已经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获得技能的必要载体,作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功绩是不容完全抹杀的。我们的教学活动因教师与学生思想、行为的个性差异的存在而丰富多彩,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浩瀚的知识、各具特点的学生、越来越开放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充分挖掘教育者的教学智慧,努力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以生为本,用智慧去教学,通过合理的组织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追逐教育梦,用智慧征服理想,是我的行动的指南。

一.情境设置需用智慧引领。

数学课本教参本身提供了很多问题情境,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有些情景与我们学生学情不符使用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一些实际情境一章节反复利用会导致学生的欣赏疲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筛选,揣摩,思考: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熟悉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什么东西对他们有吸引力、震撼力,课程资源往往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构成,如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纳和理解,能减少学生知识到行动转化的难度,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一节时,我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情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能吸引学生眼球得二次函数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求解过程中,体验、理解思考研究的问题,体会转化思想.在课上我以我们学校前面的拱桥为例: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门前这座拱桥,平时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小船可以从桥的下面通过,但是当夏天雨季到来,水平面上升,这时小船还能从桥的下面通过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二次函数来解决吗。这节我们就看二次函数解决拱桥问题。以此题为契机,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尝试去画图,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利用新颖的问题情境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乐意读题、分析题意,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搜索与问题有联系的数学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本的问题情境理解存在困难,这时候我们教师必须加以引导,采用设计小问题,铺设小台阶,引导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创设,设计出新颖的有吸引力的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使学生产生无法遏止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想学,乐学,并在自己深深的数学学习期待被不断满足的过程中,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学习效率也才能得以提高。为了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反思和学习的批判训练,问题情境以问题串的螺旋发展的形式将学习引向深入。学生在数学学习时,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的参加到小组讨论、集体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拓展其数学学习领域,发掘学习的深度,不断提高其学习品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情景创设促进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未知、表达情感、培养数学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数学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传统的教学中的一问一答方式,往往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强行牵作自己鼻子走,学生没有独立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将这种“单向的、被动的”方式转为“多向的,主动的”方式,这种局面的形成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多动脑筋,应用自己的智慧改变提问方式,可以通过是“设疑”“提出问题情境”“串问”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问时要有技巧。在学习《二次函数》第一节时,我用启发谈话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我们曾见过这幅图片,那时我们关注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该圆半径的函数”,即C=2 ∏R,和A=∏R2 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呢?通过小组举出不同的半径数值计算感知函数的相同点,当一个量在变化另一量也在变化,当一个量确定时另一量随之确定。让学生反复聆听曾学过的知识,随着提问面的增加,学生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教师在提问时设计切入口小的“问题串”不愧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方式,追问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采用层层追问,螺旋上升,不停逼问,才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如在学习初二学习函数第一节时,在讲完函数的定义后设计以下“问题串”:函数有几个变量?含有两个变量的式子都是函数表达式吗?追问:函数的表达形式除了表达式以外,还有那些形式?回忆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图和表,它们都是函数吗?函数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这样学生有针对性的回答,层层化解,思维不断激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充分去思考,学生发现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老师一样,见与师齐,他就会有成功感、满足感,觉得自我充实。所以,教学不仅仅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善于留白,为学生留下空间,能够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提问者的智慧,尊重每一位学生,带有赞赏性的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关注每一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机会,用微笑来赞许,用真心来感染。用微笑去教学,用智慧负载着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情感因素,使整个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生动活拨的气息,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让提问在智慧的引领下适时、适当、有效。

三、倾听是智慧教学的载体。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自主课堂的学习,就要让他感到教师对他高度关注,认为你很在乎他的观点与看法,因此,教师就必须以积极关注来表示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用心倾听其说话,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他的话语,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他,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交流中与他人找到共鸣、关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在倾听中理解,表达自己合理的见解,在小组交流展示中,学生更应学会倾听其他同学表达的观点,思考后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学中中发现自己以前并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理性思考,提升思维品质。注重引导我们的学生专注而耐心地倾听老师和其它同学的讲解,把他们的讲解和叙述听清楚、听明白,并能够把握其重点,进行简要转述,这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必备的习惯。

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收获与见解,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适时调度学情,了解学生目标达成,更有利于学生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反馈讲”也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矫正,离不开问题串的引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学生自主学、积极讲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退避三舍,无所作为,而应该走进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身份职责,并动用全部的感官,启用所有的智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讲”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这也就是说,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讲哪些,怎样讲,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到师生思维的共鸣与碰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俯下身去愿意、乐意去倾听我们的学生,适时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训练,才能正确让我们的学生耳濡目染,学会认真、耐心、细致地倾听。

四、注重智慧生成,激励创新品格。

如果只限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方式的课堂改革,只重视了认知的过程,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参与,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变得花哨,甚至于仅存一具并不美丽的躯壳。激励创新品格,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能只看成绩不看人,只重答案不重思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长的快乐。这无疑是有益的。教师要实施积极的反馈,而不能消极地对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激励创新品格,要灵活地教学,以引起 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创新品格的角度,贴近学生,让学生勤于思考,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思考,由机械性的呆板的学习变为能动性的愉悦的学习,变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操作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融。特别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品格,不能只顾个别,而忽视了群体。创新品格的激励要面向全体,借助于知识的学习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来实现和完成。教学评价也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多方面的,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并加以启发、诱导。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避免人为的拔高,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其实,创新并非遥不可及,一个问题的另一个答案,从另一个角度切入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雏形。唯成绩是瞻的落后的教学评价,制约了课堂教学,无疑是有害的。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宽泛的相对模糊的评价手段,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以激扬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需要选择最佳时机,适合的方法。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选择教育的最佳途径,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她总是垂青那些有心的人。我要做一个有心,用心的人,积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历练自己,用教育智慧闪耀我们的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智慧函数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