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含.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金阁寺》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深刻地体现了日本美学中的“毁灭之美”,讲述了口吃的青年沟口在金阁寺出家后,因沉迷于金阁之美,与现实隔绝,最终将金阁付之一炬。
金阁寺作为线索贯穿始终,以沟口对其的认识为全书的开端,而将它的毁灭作为最终的结局,它深融于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而主人公对其情感态度的转变,也正映射着社会人生的变化,毁灭与反抗。在书中,金阁无疑客观的美的客观存在,主人公沟口从小便在它的影响下长大,在他参观完金阁后,几经回想, “仿佛梦幻中培育起来的美景,一旦经过现实的修正,又反过来给梦幻以刺激。”实体的金阁在此时与他脑中所存的金阁重叠,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象征,金阁在书中被赋予了一种神性的美,这是超现实的,略带一些荒诞性的存在。
而沟口却并非这美的产物,在书的一开头,沟口便自白道“那么我的存在更是美的遗弃物。”主人公因为口吃,认为自己同外界有了一扇门障,但它从未被顺利打开过,沟口更倾向于将自己作为局外人,“我这人缺少人情味。父亲的去世也好,母亲的贫困也好,对我的内心生活几乎无甚影响。”沟口认为自己是世界遗子。在现实世界中,他身边大多数人身上都展现出作为恶的成分,在这其中便潜在着与美的矛盾,并将沟口进一步推入幻灭的深渊,金阁寺作为客观绝对的美,折射了太多的欲望与丑恶,便与沟口越来越不能相融,他最终站到了金阁的对立面,这也成为沟口对抗世界、反叛的方式。
在少年时代,沟口对金阁寺充满幻想,并早就将其定义为美的标准,因父亲的托付,沟口终是进入了金阁寺,主人公对着金阁寺自言自语“早晚你要——不必操之过急——对我表示友好,向我说出你的秘密才行。”此时的沟口对金阁依然心存希冀,有着和解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在战争末期达到了最高点,金阁寺在沟口心中必然会因敌军空袭而化为灰烬,这也便增添了它悲剧性的美,主人公在这样的认知下同金阁产生了亲近,美与丑在毁灭中皆化为乌有,只有在此刻沟口和金阁是平等的。
母亲随后的到访又给予了沟口一击,母亲表明家中的寺院已经卖掉,让儿子讨好老和尚,接手金阁寺,“母亲天生便是同金阁寺毫无关系的那一类人……而梦想一旦被母亲那昭然若揭的现实判断所打碎,便又回到后来的野心中去。”金阁在沟口心中开始变得压抑并有了负重感。而就在其后,现实中的金阁寺免遭灾祸,依然作为美的极致矗立着,“金阁与我的关系就此中断,我想,我与金阁处于同一世界的梦幻已经破灭。”
老师的压制与柏木的出现,对沟口的情感态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柏木同沟口一样有着身体缺陷,他用丑来面对人生,但确实过得不错,当沟口试图同柏木一样堕落时,金阁寺却横亘在了沟口与现实之间,两次使他欢爱受挫,他依然不能像柏木一样沉溺于俗世与恶之中,沟口开始迫切地希望能革除这样的束缚,希望他涉足于世的屏障——金阁这样永恒的美消失。在决意要烧毁金阁寺后,沟口仿佛在人世间有了解释,横亘之间的屏障已经裂开,而他也能顺畅地行恶,金阁寺的毁灭对沟口来说宛若新生。
在沟口烧毁金阁寺后,他将本用来自杀的安眠药和小刀扔下山谷,决定要活下去,全书便就此结束。而走入另一个世界的我,又真如自己所言,会活下去吗?金阁寺作为物虽已化为灰烬,但以毁灭性的方式作为解脱,金阁寺在精神世界的消失又能持续多久呢?它本就作为美的绝对象征深深植根于沟口的灵魂之中,决裂般的反叛或许能换取一时对束缚的挣脱,但以荒诞对抗荒诞,终究很难获取决定性的胜利。
纵观作者三岛由纪夫的一生,我们很难评判他在这本书中到底倾注了多少真情实感,但他在创作过程中痴迷健身,想将身体变得强壮,结合书中孱弱的口吃者,却有着相通之处,这或许也是作家情感在金阁寺之上的一种投射。
三岛由纪夫虽在书中让主人公沟口“活下去”,但他本人却也并未做到,最终在1970年以极端惨烈的方式告别世界,毁灭了自身,这或许也是主人公未言的结局。
附:著作《金阁寺》及其作者三岛由纪夫简介:
书名:《金阁寺》
作者:三岛由纪夫
翻译:林少华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页数:288
ISBN:9787543655621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等。他一生著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编成电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他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