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饕餮纹饰的研究

2019-11-13 18:22王一丹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兽面饕餮青铜器

王一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青铜器承载了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殷商前期流行在商周时期是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青铜纹样也在此时期达到顶峰,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动物纹。“饕餮纹”是青铜器纹样中最常见的。饕餮纹根据古书记载,例如《吕氏春秋》和《左传》中提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已身,以言报更也。”描写了这种动物外形凶恶。《左传》说饕餮是“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这些古书记载都体现了这种动物是一种怪物。金石学家把这种动物纹样以“饕餮”命名这种纹样,至今沿用。

1 青铜纹饰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有很多,大多是以动物为主其中龙纹,凤纹,饕餮纹最具代表性。对于饕餮而言,许多学者有过不同解释。有学者认为这种纹样像怪兽:有学者认为饕餮纹样就是虎。有学者认为饕餮双头鸡组成羊,鸡和羊放在一起有谐音,“吉祥”之意。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纹样像“牛头”,大多是以兽面纹著称。也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纹样让初次看到的人感到畏惧压抑,给人一种沉重的气息。主要用于祭祀所以这些装饰就和祭祀有关。借助不同的纹样来传递庄严肃穆。敬畏又浩气炳然的气氛。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不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而是加以抽象化形象化,综合化处理。这类纹样富有宗教意义,他的社会意义也大于审美意义。当时参加祭奠的人都对这些纹样崇敬并且深信他们可以震慑鬼怪。表达当时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想要与天神对话的愿望。古人一度认为饕餮即是神灵的化身。会将他们安置于庙堂内进行跪拜,祈求得到庇护。

早期的青铜纹样还跟石器有关,之后因为夏,周的建立,礼教和宗教信仰发生了改变。青铜纹样繁琐,抽象给人以冷酷,神秘之感。直到西周中后期青铜器逐渐退去宗教的色彩,兽面像简明化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纹饰主要呈现出狩猎、种植、宴请的生动画面。从青铜器的演变历程看出,商周时期的纹饰仍然是装饰和美化青铜器的重要装饰,但宗教性更强烈。在后来的青铜器中,创作者摆脱了宗教束缚,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才能。

2 饕餮纹饰

饕餮,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凶猛贪婪的野兽,据说是古代贪吃四大猛兽之一,古代青铜器常以其头的形状装饰,称为饕餮图案。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都是当时著名的金匠。近年来出现了王国维、唐兰、罗振宇等一批研究学者,对青铜器的研究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自宋代以来,先秦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不断增加,受到当时封建帝王和百官贵族的大力追捧。文人墨客也研究青铜器,并且发展金石研究。自宋代以来,先秦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不断增加,受到当时封建帝王和百官贵族的大力追捧。文人墨客也研究青铜器,并且发展金石研究。

在这里,我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青铜纹饰——饕餮纹饰进行了分析。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力还不发达,人在大自然面前都处于被动,使得人们都相信神灵,所表达的方式也是具象带抽象的表达方式,在现实的动物身上加以幻想,在青铜上也呈现出了神秘狰狞的形象。商初处于上升时期,政局极为动荡。为了加强统治,统治者大肆举行祭祀活动也可见当时神的思想高于人的意志。商朝建立后,疆域不断地扩大,商与各国的文化不断进行融合。由于其他方国的文化远远低于商民族,神性文化逐渐浓厚,崇神也逐渐成为主流,是一种精神行为。使得饕餮纹样更加严谨和威严。

在商周初期,饕餮装饰盛行。虽然在当时艺术家们创作的饕餮装饰有点单调乏味,但却没有相同的图案。一般来说,动物纹饰是主要的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面越来越多运用于饕餮纹样中。动物纹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界中的牛、羊、蛙、象等动物形象。二是古代艺术家所创造的神话传说中的畸形动物形象,如饕餮、龙、凤等。这些动物纹饰都体现了古人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饕餮的基本形象是一个凶猛可怕的怪物。它的出现具有规定性和抽象性的特点。鼻梁位于脸的中间,鼻子两侧各有两只大眼睛,上弯对称嵌在眼睛前面,嘴巴大,长牙。嘴的两侧也有锋利的爪子,身体和尾巴在眼睛的两侧是对称的,上面有鸟纹装饰。在宽大的主纹上,勾勒出变形动物的抽象形态,并印上了其他纹饰,使地纹和主纹的空白部分合而为一,在众多的装饰图案中必须仔细观察,以区别主要的装饰。从《左传》开始,饕餮被确立为贪婪和欲望的象征。也许是由于它凶猛可怕的形象和商周时期政治活动的需要,它被广泛用于青铜器。饕餮纹被大规模印在青铜器上,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装饰艺术家也遵循着创造严肃气氛、神圣驱魔和接近神灵的目的。从商代开始,它就开始流行起来,并发展成为商代晚期青铜器的重要装饰。自西周以来,它逐渐被简化,并增加了一些其他的纹式。直到西周末年,它才退化为仅保留在器物顶部的装饰品,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消失。

很多研究者为了让观者了解饕餮食人,例如铜器上的“虎食人”造型。商周青铜器发现有几件虎形卣,一般是半蹲张开虎盆大嘴,虎口下还立一人形。被解释为“食人未咽”之意。可是我们看到的人全无惊恐之意,虎与人和谐,真不敢相信这是食人的情景,另外还有一些人与虎共存的图形,例如殷墟司母戊大鼎。根据张光直先生的仔细研究,认为虎卣张开大嘴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嚼食之意,因此否定了原先虎食人的判断。近来也有推测表明这种造型可能是人假虎威的舞蹈狩猎造像,个人感觉大概是戏虎的场景或是假面舞。

2.1 饕餮纹初期

二里岗时期,生产力正处在低下的时候,人们会通过祭祀祈求神灵庇护。饕餮纹样图案就在那时候应运而生,但它总是被称为兽面纹。它的意义就是“通天地,通生死,驱邪,凶猛,勇敢,公正”的含义。所以在祭祀中常常用到,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他是由很多动物形图案组成的但并不是随随便便凑上的。发现了各个动物身上的特点。结合了蛇身、牛角和鸟羽等特点组成。早期的饕餮较为简单,长条状或加以连珠纹样。没有多层的底纹。一般是以单层,以线条突出表现。主要以粗狂弯曲的线条构成,全是由变形的图案构成,青铜器的器面也较为朴素,装饰纹样较少,各纹饰之间分明,单层凸起纹饰,显得古朴,肃穆。

2.2 饕餮纹鼎盛期

在殷墟时期,因为大量的祭祀饕餮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跟随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器也大量应用于祭祀之中。饕餮成为了一种流行纹样,代表了天神,用来去除鬼怪。其中四不像的纹样就给人一种神秘感,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自然界带来的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因而人们把鬼神和这些纹样联系在了一起。商代鼎上的各类都有纹样,也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含义。统治者们用这种纹样震慑百姓,体现了饕餮在那个时候的威严所在。在这个阶段的饕餮纹样主要以狰狞凶猛的面部为主,左右对称为特点。羊虎鹿等多种动物图案的综合。也是青铜器纹样大量使用的时期。也主要刻画于主要部位上,以阴线刻出或者阳线凸起。两侧用于变化的云雷纹,形成阴阳互补。层次鲜明这时的风格已不再是简单带状布局。向通体满花且立体的方向发展。绝大多数铜器都有底纹,在铜器底部刻上云雷纹样。兽面纹和云雷纹加起来构成细致繁丽的花纹。这时期还出现了鸟兽等图案,和面部具象完整的饕餮纹。这些非人非兽,奇异和夸张的装饰给人惊奇的感觉。既有粗狂又有细腻,比之前狰狞的纹样多了几分质朴和善良。

2.3 饕餮纹后期

西周初期,青铜器纹样向极简发展。饕餮纹样也逐渐淡化,向周中期到素面过渡。到了中期就转向了夔纹。

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样。或以两夔相对,餮纹的通常只是作侧面描写。之前以繁缛为主导装饰纹样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兽面纹发生了通体变化。青铜器纹样兽面纹开始减少,赞扬生命的纹样增加。特别采用以生活为中心纹样,例宴乐攻战图代替了之前饕餮为主的地位,狰狞感减弱,生活活泼感增强,变得简洁开朗。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体盖合一的皿方罍,是至今出土最为精致的商代青铜器之一。造型沉稳雄魄,身足盖都饰以花纹,以云纹为地纹,四周以动物纹为主纹,间视以鸟纹夔纹。堂皇之美深入人心。

3 饕餮纹爵与饕餮纹斝

在1983年12月西湖乡童墩村、铜陵和安徽南部整个地区发现了饕餮纹爵·饕餮纹斝,是最早的珍贵文物之一。是出土文物中最古老的珍贵文物,这两件青铜器都铸造于商朝早期,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爵是直壁平底,菌形单柱,三角锥形的脚,腹部饕餮纹饰,上下一周连珠,通过经弦为界限,鼻子为基线,两边为对称目纹,通体高23厘米,流动到尾部的长度18.9厘米。爵是一个饮酒用的器物,就像一个现代酒杯或是用来热酒。前面有饮酒流,后面是尾巴,中间是一个杯子,一侧是板子,下有三足。在水流和杯口之间有柱子。除了作为装饰功能,还可以在饮酒时堵住鼻梁防止过度饮酒。它在商周时期流行,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酒器,斝是筒腹部,外口,两个柱,柱顶饰涡纹,平底,三角形状的锥形脚,腹部各饰一周饕餮纹样,上下呈对称,共有三组,通体高为33厘米,直径为18.1厘米,腹径为13.8厘米。斝为盛酒器,也可以用于温酒,口圆,有流动。它经常和爵合在一起。西周初以后,这两件文物逐渐消失。现于铜陵市博物馆馆藏。

4 饕餮纹的造型和特点

完整的饕餮纹装饰包括鼻子、眼睛、前额、角、嘴、耳、牙齿、身体、尾巴、羽毛、翅膀、脚、爪等部分的图像组成。饕餮纹的核心构成元素是眼睛、嘴和角(或代替的耳朵)。其中,眼、口的形态较为固定,眼睛分为回字目和臣字目,口分为嘴角内和外撇。耳和角变化多样,因此角或耳成为区分不同类型的主要标志。

可把饕餮纹样分为四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也可以详细概括。

(1)牛角类纹样:U型牛角类兽面纹,V型牛角类兽面纹。

(2)羊角类纹样:M型羊角类兽面纹,W型羊角类兽面纹。

(3)豕类纹样:M型耳类兽面纹,T型耳类兽面纹。

(4)变异类纹样:主要以两种基本形式构成:一种以面部为主,鼻梁为中心线,两侧对称,眼睛在脸上,上端有角,但没有身体。另一个是身首俱全人的。这种是由夔龙纹相向对称组成的。从头上看,它是龙的头部构成一个正面、完整的兽脸形象,而从它对称的两面形成,则是左右两条夔龙侧面轮廓。眼、口、角或耳都做对称的装饰,夔龙纹有曲张的爪(一只脚)。形成这种夔龙纹体较长,向两侧开放,横向明显大于单体跨度的饕餮纹。这种对称组合的结构模式,以及一个完整的整体,由分类和单独建立的图形组成,类似于现代装饰设计中常见的图形。饕餮图案的基本形式是具有凶猛美的兽面形象,即以运动物体鼻梁为中轴线,而正面的兽面则呈双侧对称排列。对称的大眼睛、角或角是最突出的形状。大的,宽的眼睛,圆圆的眼睛是最有表现力的,是构成的中心,因为他们是特别引人注目的。这一特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传达了陶铁图案独有的精神内涵,给人以震撼和激烈的精神呈现。

5 饕餮的形式美

饕餮图案由各种设计元素组成的,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律加以应用,使得这些图案呈现出壮观而奇特的视觉效果。从审美形式上看,饕餮装饰具有以下特点。

5.1 变化与统一

饕餮纹变化又统一的纹样都有其共性和规律。在兽面不变的情况下。强化耳朵和口。使得饕餮纹样在统一的纹样中又发生变化。饕餮纹极富秩序和节奏感。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统一纹样的整齐排序和造型因素的多变。除了形象和外部造型构成点线面所呈现的宽窄,位置深浅,方向等的变化使得纹样发生变化。主要还是以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为主。往往适应器物的特点,根据气体规划出不同的装饰面或带,使器物与纹样相结合。

5.2 最低限度的物象

饕餮纹在形象采用牛,羊,虎等动物的局部,经过处理,最低限度的保留了动物纹样,创造出一个综合的图案。

它迷糊了抽象与具象的关系,使得抽象与具象相结合。这正是启示观者进行视觉和视觉交流的切入点。在关注纹样的时候处于理性和感性,理解和直觉之间,以饕餮为主题想象体会最低限度的物象。就如贡布里希所指,艺术的功能主要在于能否带来心理的认同而非外形的像与不像。从这一角度理解,饕餮纹就具有这一特征。

5.3 肌理与质感

饕餮纹的美一方面来自本身的形式构成,另一个方面与自身载体有关系。铜器的材质为饕餮增加了美感。色彩和肌理给人以重量感,神秘感。印在铜器上比较有威慑力和神秘。材质色彩比较沉着,因红铜与锡铅相结合就更能提此案出丰富的变化。

6 精神文化的传承

如果人们通过一种铜器看到他的凶恶,狰狞是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审美也发生着变化。但是饕餮经过几年前的推移仍然保持了无法媲美的魅力。让每一个观看者都会发自内心的想要去了解饕餮,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这就不仅仅表明了饕餮不仅代表了原始社会的审美,及统治者镇压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融合。夸张、原始的装饰手法也显示出浪漫主义的淳朴。由此看来,饕餮纹样也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

饕餮纹样是用于祭祀使用,或是生活的载体和战争的胜利。一方面代表了恐怖,统治者和贵族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维护他们权利的神灵,用它神秘的力量保卫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仅表现出统治阶级的惧怕,也代表了权利的高贵,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祖先的捍卫,及巩固和延续统治的夙愿。祭祀的盛行成为了当时捍卫权利的保障,脱离了本身的意义,赋予了神灵的力量。以原始的禁锢思想支配恐吓人们的内心,成为当时盛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几乎都有各自的器物装饰风格,不仅有美化的意义,还赋予器物灵魂,动物纹几何化之后,史前时期装饰陶器成就了彩陶文化,文明初期装饰铜器成就礼器文化,而动物纹则是当时社会认同,是一个时代地域认同的对象,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饕餮装饰题材与风格相互适应。

7 结语

饕餮纹样作为一种典型装饰,传递历史文化意义,与考古学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它与现代装饰设计还有延伸的关系。可见,现代装饰设计艺术发展与古代设计具有趋同之处。从现在的装饰设计来看,饕餮图案虽然已经历史悠久,但它仍然具有永恒的感染力,这对如今装饰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艺术家可以分析和研究饕餮图案的造型特征和审美特征,提取出形式变化和应用的元素,使其成为现代设计中的艺术象征。由此可见,饕餮的装饰图案对当今的装饰艺术也至关重要。

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是青铜艺术和文化的瑰宝,需要相互配合。如果造型轻盈细腻,那么装饰自然趋向简单、清新;如果它的形状是严肃而庄重的,那么它的装饰也是神秘的、奇异的。青铜器的装饰就像青铜华袍,既装饰着青铜器的外表,又装饰着青铜器创作的精髓。古代皇帝统治者控制了文化精神的青铜制品,使用青铜器倡导恶灵,神话,传说,和封建迷信,故意创造了最高权力的政治规则,并使他们的政治思想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兽面饕餮青铜器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山海经之凶兽狍鸮
饕餮吃掉了春天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它就是饕餮
青铜兽面纹鼎:商周时期的“国之重器”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