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四)

2019-11-13 13:49
对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孺子牛意象读书

行是知之始;

学非问不明。

作者陶行知(1891—1946),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现代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毛泽东主席称陶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副自题联,集中表现了陶先生的治学理念,上联讨论知行关系,所本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值得一提的是陶先生上大学时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后来受西学影响,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陶行知。从陶先生两次改名可以看出,陶先生对知行合一思想的思考与实践,其实无论知为始还是行为始,都是以知行合一为基础,都是说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只是陶先生后期更强调行的作用。下联讨论学与问的关系,所本《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不难看出,无论是《易·乾》之刚徳,还是作为儒家至德的中庸之道,其根基就在“尊德性而道问学”,这个德性就是天赋之善,而“问”与“学”则是修养功夫,而在“学”与“问”两个功夫之间,陶先生此处又进一步强调了“问”的作用。

整副联深入探讨了治学中最核心、最基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是中国传统文化圣贤之学关注的焦点,也是陶先生教育理念的浓缩,是楹联识见之美与凝练之美的集中表现。上下联“是”与“非”的正反对仗,耐人寻味。

青少年朋友学习这副对联,不仅要用陶先生以行为始,以问明辨的致学态度,更要学习陶先生既浸淫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又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气质,领会一联,受益终生。

得失塞翁马;

襟怀孺子牛。

——赠友

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有大量语文教育论著。

这一副赠联有很大的勉人亦自勉的成份。因为叶先生属马,上联由生肖马联想到当时自己的境况,并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正确对待得失,对人生的困境保持从容淡定,坏事就会变成好事,宽慰友人同时坚定自己;下联用孺子牛的典故,该典出于《左传》,是说齐景公非常疼爱小儿子晏孺子,让晏孺子把他当牛骑的故事,比喻家长对子女的过分疼爱。这个典故为人熟知则是因为鲁迅先生著名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也正因为这句诗,使孺子牛的精神内蕴得以升华拓展,多了一重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意义。叶先生此处沿袭鲁迅先生的用法,寄托自己不计较恩怨,乐于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情怀。上下联皆用典,“塞翁马”与“孺子牛”的对仗,堪称工绝。

青少年学习这副对联,贵在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涵养自己“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孺子牛精神,以联为铭,使自己成长为一个积极达观,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作者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又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饱学经史,兼长书画、医学、佛学、武术等。有“医圣”“晋魂”之誉,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太原今存傅公祠。

这是傅山先生自题书斋的一副对联,此联有一个显著特点,全联十二字全是名词,无一动词串接转换,无一形容词修饰渲染,通过一组在中国文化中,内蕴圣贤修养,君子精神的意象,烘托出清淡、高雅的人生境界。这种重意象烘托的表达方法,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出一辙,却更胜一筹,因为马致远的句子还用了“枯”“老”“昏”“小”等形容词造境,意象不如傅联丰赡,情调也寂清迥然。这些意象,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竹”与“松”;有人生三美“春雨夏风秋夜月”中的“风”“雨”“月”;有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中的“琴”与“书”;有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茶”。以诗的语言,创造出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所言“羚羊挂角”“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超逸之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赏读此联,有人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有人会想起宋代诗人李纲的“山云舒卷闲中看,竹雨萧疏静处听”;有人会想起明邱云霄的“梧月松风自结邻,花开花落庭中春”;更有人会想起《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无论联想到哪些句子,都会激发读者对作者清雅自在,超然物外,这般隐逸生活的向往。由于作者酷爱此联,又将该联题于晋祠云陶洞。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从小诵记此联,可以强化对楹联意象美的涵养,更可以陶冶俊逸的性情,培养人生之高格。如果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傅山先生不事清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故事,便可以激发出内心更多的能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作者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明俨、大木。泉州南安人,民族英雄。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封忠孝伯。永历帝封延平郡王。主要历史功勋为驱除荷夷,收复台湾。

这是郑成功自勉读书联,也是一副集句联。上联集自先秦《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是说修养内心之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有效的了;下联集自宋家颐《教子语》“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是说世间最快乐的事情,没有比读圣贤书更好的了。作为集古文的集句联,上联省略一介词“于”,下联将原八言句省略句首“人生”后连读,工整典雅,如天作之合璧,令人击节。

作者借古贤之语自勉,寡欲为怀,读书为乐,以修养心性,汲取知识智慧,足见作者不甘庸碌的志向,正是这样的厚积,才有后来的薄发,修养出完美人格,建功立业。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青少年学习这副对联,贵在培养自己热爱读书的习惯,从开卷有益,到开卷有乐,读书的习惯就养成了。我们熟知的悬梁、刺股、凿壁、映雪之类的苦读,在现代社会是不提倡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提倡的是郑成功的乐读。逐渐品味宋代诗人翁森《四时读书乐》之趣旨:“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能品味读书之乐的人,是最幸福充实的。

猜你喜欢
孺子牛意象读书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孺子牛”的由来
甘为孺子牛
来自林间的风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孺子牛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