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要推进文艺繁荣,就要清楚人民大众的需求是什么,这一点不清楚的话,很难谈得上文艺的繁荣。最近,我突然惊讶地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对大众的文化需求可能一直有一个类似于幻觉的误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处于一个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被时代所改变,被时代所造就。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我们对文化的需求,我们的审美取向,我们对文化的欣赏取向,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我发现到现在一直没有被觉察到,这种变化一直处于一种双盲的状态,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没有意识到这种深刻的变化,更奇怪的文学作品的受众,他的读者观众自己也没有预测到这样的变化,这确实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在做这部电影的时候,大家对这部电影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他的投资很大,我们希望收回成本就行,我们心目中觉得现在的大众,对这样一个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按我们以前一直的认为,它可能是比较超前一些,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现在电影的团队可能正在北京着急地等待着电影突破40亿的时刻。当然,电影本身经过了巨大地努力,作为第一次来说,还是拍得很不错的,但是它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分析,这部电影之所以这样超出预期,可能就是无意之中揭开了我们大众文化需求不被我们觉察的一角。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思想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维方式还在,在新一代人们中,包括在我们老一代都有潜移默化的变化,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的一种现实主义成为主流,就是他们要求文学作品不仅是反映现实,而是希望它能更多地反映自己对未来期待的想象。因为现在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种感觉,就是未来感。现在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未来感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的文艺作品、电影等,所反映现实不在大众的诉求,这是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一点,通过以前与出版界、电影界的接触,人家会给我们上课,告诉我们中国的观众喜欢什么,欣赏倾向是什么。但是,我发现这是不对的,你是怎么知道?比如说在80年代美国曾做过一个非常庞大市场调查,说一下他们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他们喜欢看《大白鲨》。但《星球大战》出来后,他的票房是《大白鲨》的好几倍,但是观众不可能说他们喜欢《星球大战》这种电影,因为当时根本不可能有《星球大战》这种电影存在。所以我们现在文艺状态就是我们文艺界的作品,就有限的这些,我们的观众只能从这里面挑,而他们喜欢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我们创作者没有把它创作出来,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会有一些什么东西。所以说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应该深深地体会时代的脉搏,体会时代的大倾向,体会我们这个时代精神实质性的东西,这个很重要,由此才可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的、符合大众需求的艺术作品。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给我的另一个很深的启示是现在文学作品的受众能认出真正的有诚意的作品。今年有两部作品的票房发生意外的爆棚,除了《流浪地球》之外还有一部我不知谁的电影,那个导演当时做的时候也花了很大精力,但是他完全集中在艺术创造本身,创作一部艺术精良的电影。这个电影投资不大,他每天很担心,就是觉得收回成本就很了不起了,结果这个电影得到了30多亿的票房,这个电影投资来说,他比《流浪地球》要厉害得多。但是这个电影本身来说,你就可以看到他创作的诚意,而这种诚意以前很难被观众们认出来,而现在观众们能识别这种诚意。以前那些很肤浅,很浮夸的东西,很难再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有时候也会成功,而我们那些用心去做的,带着诚意去做的文艺作品,观众是能够认出来的,这真的是很鼓舞人心的一个迹象。比如,《流浪地球》本身也是充满诚意的,它做的时候,有这个《我不是药神》在先,《我不是药神》投资还不到一个亿,才几千万,如果仅仅从市场效益考虑的话,《流浪地球》的4个亿,可以拍四五部那样的电影,而且这两部电影都是这一个公司出的,都是北京文化出的,那样的话成功的概率就大得多了。所以说拍《流浪地球》的时候,大家都怀着一种情怀,就是想把我们国家科幻电影的这片天地建立一个好的开端,也是一种诚意的表现,其中也真得花了很大的力量,现在观众也看到了我们这种诚意。我们的文学创作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