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荣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由于校方对应试教育的普遍认可,美术这类艺术学科往往容易在科目授课占比中被校方边缘化,加之学生以及加之对艺术学科的认知度大部分停留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辅助作用上,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不受重视的困境。而为了促使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发挥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虽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非常专业的美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和技巧,但培养学生打破刻板印象,激发其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确实非常重要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美术抱有充分的兴趣,也会激发美术这门艺术学科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在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美术的学科占比份量并不是很重,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体系并不会将美术作为最终考核科目之一,那么初中美术为什么还会被安排在初中的课程标准中呢?基于教育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初衷的美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在知识学科中获得一定审美上的素养提升,而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将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体系的树立提供巨大的帮助,在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审美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初中美术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一个健康正确的审美能力而存在和设立的。
此外,鉴于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科目大多是存在于课本中较为枯燥的知识,而美术与音乐这类艺术学科的存在就帮助了学生能够在繁重枯燥的课本中走出来,通过健康的艺术修养和美术鉴赏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初中阶段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效果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健康又有趣的情绪排解通道,从课堂上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与适应度。
鉴于美术学科在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一定健康和正确的基础审美能力和协调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的目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用过多地对极度专业性的艺术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只需要通过相对于书本授课那样枯燥的方式更为生动有趣的其他方式授课,就能获得学生相对更多的注意力和兴趣。
基于此,除了通过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外,教师可以通过为授课的主题或者艺术主体赋予其一定的故事趣味性,并通过一定艺术教学手法进行展示或者传神的讲解,使学生深入其中,并从带有趣味性的故事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进一步对美术课堂产生期待与兴趣,有助于今后持续的授课效果的提升。
美术课程不像其他的知识性课堂,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课外练习,美术课堂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在拥有这一优势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高度自由与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充分展现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进行一节课的主题讲解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发挥想象与创造力,绘画或制作出表现个人不同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主题的创作中去,授课集中度高,教学效果自然也高。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的备课中对授课主题进行多种形式的故事性展示。例如,可在泥塑课的正式授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进行对泥塑文化历史的展示,让学生在充满故事性的趣味视频或者影视作品中体会到本次艺术主题的趣味性,并获得浸入式体验感,能够对课堂的氛围产生一定粘性,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美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的课本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自己在课堂内外的练习和测验不断巩固和提升能力,但美术教学由于自身带有一定抽象性,则需要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模板,学生在大量自己创造的基础上还要有一个可以对标的“样品”用来找准提升方向。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当在不断探究如何让学生对课堂予以充分参与度的同时,也要参与到教学专业性实践与理论。
基于此,美术教师应当在课余不断巩固自身专业素养,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树立一个标准的作品模范,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打破课本中艺术作品本身的界限,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艺术成果。而作为美术老师,也应该把这样的教学精神当成最终的教学目的。
在美术课堂上,由于要对学生进行自由度极高的创造力教学,就需要教师为其提供一个氛围轻松、节奏较快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在短时间的课堂上创造出更加吸引人的艺术作品,有利于提升教学整体效率。其次,单纯的快节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不利于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因此,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美术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提供一个相对轻松、自由又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养成与学生进行即时沟通交流的教学习惯,在艺术创作中不断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意识,通过亲切、自由的教学态度帮助学习建立对艺术的亲切感和贴近感,有利于美术艺术的进一步熏陶。
综上所述,学生对初中美术以及美术课堂的兴趣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多种方式辅助进行教学,这些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亲切和活跃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今后他们对美术和艺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