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富 张明洪 张拥军
乐山市沙湾区龚嘴镇学校
在课程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之外又开始关注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旨在利用学校教育契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确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开始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具体内容以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基准。就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来说,我们透过当前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还不达标,需要教师合理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构建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是从大素养中提炼出来的,是一个人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这意味着只有具备核心素养,才能圆满地解决突发事件,获得满意的生活体验。在新课改背景下,尽管中学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学仍围绕高考运转。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多以升学率来衡量,所以,學校和教师将过多的精力集中于高考分数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价值观、情感等素养的培养。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出于对他们思想易变性的考虑,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尊重个体差异外,还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非常重要。而且,教师还要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道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引领学生掌握伦理常识,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比如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在展开《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这一课讲授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展开有机的结合,将教学的内容展开适当更改,对于本课就可以改成《关注西部的发展》,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且结合所查资料展开课本知识的自学,并且第二天在小组里面展开讨论,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从而老师可以根据展示成果进行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引入,如此一来可以毫无违和感地把这两个战略互相进行联系,从而不仅能够达成教学目的,还能让学生掌握时政热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了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中学政治是一门思辨性与探究性很强的课程,政治教师要通过课堂讨论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主探究,培育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时,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以负责的态度和行动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但从现实教学来看,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繁重,课堂讨论往往是几个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的流于形式,要不然就是偶尔开展探究性学习或辩论活动。这样的政治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度不广、参与热情不高,其效果可想而知,科学精神的培育也等同于一句空话。
为此,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我们做出了辩论式教学的创新策略。辩论式教学一般每单元一次,在每个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在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基于课程内容的思想疑点和理论疑点确定辩题,进行分组辩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对中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的依靠思想政治教材中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而是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政治事件予以思考、分析、讨论,了解事件发生的本质,进而参透多元学科政治观念。当然,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在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应当注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营造适当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比如在政治老师向学生们讲授“正确认识自己”一课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翻开课本讲课,而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流行歌曲《我相信》,这首歌不仅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而且是时下流行歌曲,深受学生们喜爱,播放完之后老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们用自己在生活中的实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进行评价。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中学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政治教学方法和策略必须进行适应性调整,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具有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