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与“号”有啥用?

2019-11-13 06:28
中外文摘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辈小字姓氏

□ 传 文

众所周知,姓氏是代表人们血缘关系的符号。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常把它与名字连在一起,成为姓名。但在中国古代,除了姓名之外,那些文化人还喜欢给自己搞个“字”和“号”,《古人名字解诂》解释: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

古人姓名之外的“字”与“号”,有啥用?

那么,古人姓名之外的“字”和“号”具体都有哪些用处呢?

一、名

1.名原本不与姓氏连称

《说文》解释:“名,自命也。”在古代,“名”与“字”含义不同。“名”是用来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正式文字符号。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的人名就形成了单名、双名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在春秋以前,“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不与姓或氏连称。直到战国时期,姓氏逐渐合并,姓、名连称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习惯。

2.为什么姓在前、名在后?

中国古人的宗族观念很深,姓氏代表人们的血缘关系,其地位自然要比代表个体的“名”重要多了。人们的“名”虽在出现时就单双并存,但了解历史的人会发现,在不同时代,单名、双名的比例也明显不同。

两汉之前,人们的名以单名居多,比如刘备、项羽等都是单名。古代的中国人,历来有一种“求偶”和“对称”的心理,一个姓、一个名,正好是双字结构,是偶数,又对称,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两汉之后,双名逐渐增多,后来更是在数量上超过了单名。其原因是汉朝行辈字派的出现和广泛使用。行辈字派先是用来区分排行的,如伯、仲、叔、季和长、次、幼、少、元等;后来人们觉得父子之间也应该区分开,于是便有了字辈,以区别同族男子之间的辈分。

二、字

同辈之间不呼名,而称字

什么是字?《礼记·檀弓》记载:“幼名,冠字。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人们见面或信函中多称对方的字,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

相对于男子的正式名字来说,“字”就是“名外之名”,是人在正式名字之外所起的名字。古人一般有两种字,一是“小字”,一是“表字”。小字又称“小名”、“乳名”、“奶名”,是一种昵称,一般由父母来起,与乳名相对应的是学名。

表字即通常所谓的“字”。由于“名”的地位较尊贵,同辈人之间不能互相称“名”。未成年时,同辈人之间可以互称小字;成年以后,交际频繁,会彼此称呼对方的“表字”。不过,与小字不同的是,表字一般是男子成年后自己起的。

既然字是“名外之名”,那么字与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白虎通·姓名》记载:“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古人的字与名有直接关系,即字和名至少有一个字相同,如李白字太白、孟浩然字浩然、孔安国字子国等。

另外一些人的字与号有对应关系,在字形、字音、字义上有相关性,如马超字孟起、董羽字仲翔、张奚若字熙若……其中,在字义上有相关性最为常见。

三、号

取个什么号,全凭个人爱好

《尔雅》记载:“号,呼也。”号是人的姓、氏、名、字之外的称呼,由来已久,早在上古对期就有了。号产生时与氏的用法相似,常用作部族的标记或统治者个人的标记。后来,部族的标记演变为“国号”,统治者的标记演变成“后”、“王”、“帝”等,其中皇帝的尊号是个代表。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尊号是“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帝王的号,除了尊号之外,一般还会有谥号、庙号和年号。谥号是帝王死后的称号,一般有褒扬、同情、贬斥等类型,如文、武、明、成、孝、悼、庄、哀、怀、灵、炀、厉等;唐代以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年号是纪年的名称,我国年号始自汉武帝,其年号为“建元”。

当然,号在出现时也是王公贵族专用的,直到汉代以后,民间才开始用号。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号的情况渐渐普遍,一般都是人们自己起的,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到了唐宋时期,用号成了社会风气,明清更是达到鼎盛,人们全凭个人爱好取号。

猜你喜欢
同辈小字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消失吧!同辈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大学生英语写作同辈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
契丹小字山和的解读及其他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