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扮演女孩的小男孩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案例研究

2019-11-13 05:37:32
报刊精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崔关键期妹妹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 上海市 松江区 201600

案例呈现

小崔是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浓眉大眼,充满了精神活力。但是,他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经常搞怪,写作业马虎,最令人头痛的是喜欢装女孩子。他上课回答问题时,扯着嗓子装出尖利的女声;下课时摇着脑袋,扭着屁股,扭捏造作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还会凑到一群女生中间,翘着兰花指,抛着媚眼,装着电视里女演员的模样说话。我曾经批评教育过他,但是他总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案例分析

小崔为什么喜欢装女孩呢?带着疑问,我对小崔以及他的爸爸、妈妈、妹妹进行了观察和交流。

原来,小崔出生后,父母从老家来到上海打工赚钱,留下小崔和老人一起生活。五年前,父母依靠勤劳工作攒钱,在上海买下了住房和店面。他们考虑到做生意比较繁忙,刚出生的妹妹也需要照顾,就没有把小崔接回身边。小崔直到入学前才来到上海,和父母、妹妹一起居住。父亲忙于应酬,对于孩子的事情不太关注。母亲既要管理店面生意,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力不从心。而且,小崔由老人养大,与母亲的性格、习惯截然不同;妹妹从小由母亲养大,乖巧懂事,所以母亲更偏心妹妹。虽然母亲因为在小崔幼年时没能陪伴身边而心怀愧疚,尽力满足他的物质需求,玩具、文具应有尽有,动辄数百上千元;但是每当生活或者学习上出现矛盾时,她总会对小崔说:“你这么大的人还不如妹妹”,甚至在儿子顶嘴时脱口而出:“你就是一个疯子,我不管你了,我不要你了!”

通过交流分析,我终于明白,小崔之所以要装女孩子,是因为他渴望妈妈的关爱,渴望像妹妹那样活在妈妈的心坎里,渴望扮演女孩子时所获得的周围人的关注。

教育过程

了解原因之后,我和小崔进行了一番沟通,向他表示了我对他一些行为的理解,鼓励他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和正面的形象去博得别人的好感。我让他站在妈妈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妈妈,为什么更喜欢女儿?儿子变成怎么样以后,你会更喜欢儿子?他设定了很多改变方向,比如:认真上课、字迹端正、及时完成作业、在小店里不打扰顾客、控制情绪、说话要文明等。我还让他每天记录自己一天里的言语、行动是否恰当,反思应该怎么改进。

我又和小崔的家长进行了会谈,让他们了解,小崔目前出现的不良情况是他们在小崔成长关键期的忽视造成的,要弥补他的情感缺失问题不能单靠物质补偿,要给他更多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小崔的母亲了解了父母关爱对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后,答应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小崔,帮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改变和提升。小崔的父亲也愿意多留些时间在家里。

在班级里,我安排了两名情绪稳定、成绩良好、待人热情的小干部坐在小崔座位的附近,作为他的“小老师”,督促他改进行为,帮助他学习进步。我也会时刻关注他。

经过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小崔的情绪逐渐好转,心境更为明朗,更具男子汉气概,学习情况也略有好转。

案例反思

一、重视儿童成长关键期,促进身心健康

人的潜能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激发某些特殊的能力,这种特定时期就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小崔的父母在他幼年时,为了提升家庭经济状况,错过了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习惯的关键期。尽管后来家长也做过尝试,想纠正他的不适当的言行举止以及不良习惯,却发现效果甚微,远远不如从小带在身边养育的妹妹。错过了潜能发展的关键期,迟到的教育往往显得力所不及。目前,我国各地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品行等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关注儿童个体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在潜能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得到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激发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儿童的成长、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健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着眼学习最近发展区,科学培养能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最近发展区。科学培养需要化大目标为一步步小目标,让孩子有能力通过努力获取一次次成功。

小崔的父母把幼年时的小崔留在老家,等他上学时接来上海,才发现他的各方面能力不足。可是,父母不能着眼最近发展区,帮助孩子设立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逐步增强能力,而是要求他“一步就位”,达不到要求就一味地指责他、辱骂他。长期以来,他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失落、自责、愤怒,却又无法得到排解,情绪上的压抑造成了行为上的偏失。如果父母不那么急于求成,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却又有能力完成的任务,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潜能,就有可能让孩子实现能力的突破。

三、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激发成长动力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己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然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父母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使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爱。

小崔对于女性的模仿,源于母爱的缺失,源于对妹妹的妒忌,也源于对他人关注的期待。家人情感的缺失扭曲了他的认知,才使得他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物质的满足无法替代情感的联结。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才能赋予孩子自我价值感,使得孩子获取正向的能量,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无尽的动力,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受到激励和鼓舞。凭借这份原生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温暖,足以治愈人生中可能遭受的任何心理伤痛。

当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蜂拥而来时,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只是一片灰芒。

猜你喜欢
小崔关键期妹妹
我的妹妹不爱我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妹妹出生后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停电
停电
微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