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永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 德庆 526600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能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我认为可以从字、词、句子、插图等教材内容出发,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教学是知识的基础,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字词本身的特点,诱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表象材料或提供的若干条件展开合理想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培养和训练想象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采”字的时候,可以把“采”字分成上面“爪”和下面的“木”两个部分。让学生们想象“爪”字像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学生快就把“爪”和手想象到一起,然后再让学生想象手指怎样伸缩才像“爪”呢?通过想象和做动作学生很快就把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张开,把无名指、小指缩起来做出了捻的动作,这就像“爪”字了。然后让学生想象树木的顶端长的是什么东西?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出来了是叶子、花朵。这时可以顺势引导把手捻着去摘树木顶端的叶子或花朵就是“采”,有的同学还说出了“采茶”、“采花”等词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加强了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
结合课文句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课文《草原》第一自然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个句子时,可从词语本身出发,让学生分别理解这个词语中的“碧”的代表什么颜色? “一碧”说明颜色有几种?“千里”是表示多大的范围?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词语的意境,使学生们仿佛看见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从而理解了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此时,老师继续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闭上眼睛想象除了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你还想象到草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想象后概述的是一幅美丽动人的草原风光图:蔚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对美丽广阔的大草原产生了热爱之情。
句子简短的表述有时候是肤浅和单调的,这时就需要发散性的想象来补充情景,把各种情景想象其中,这样既凸显作者的文字功底和语言张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中有这样的句子描写:“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说:“雨来是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段内容是跳跃式的,应要求学生补充情节,想象当时河岸上的情景:枪声响后,雨来究竟牺牲了没有?如果雨来当时要逃跑,该逃到哪里?怎么逃?为什么说雨来牺牲了很可惜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轮流把这段简明的话扩展开来,把作者留有余地的几个简单句子内容丰富起来。又例如教学《黄山奇石》最后一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天狗望日,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奇石。这些奇石的样子作者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是要我们自己去补充,去想象。想一想天狗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望日的?狮子又是怎样的?怎么样抢球?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并且做一下相关的动作和姿势,用一、二句话把你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具体地说出来。这些颇具想象的问题,学生乐于开动脑筋,纷纷打开想象的闸门,把文中没有描写清楚的情况都一一展现出来了,把黄山石头“奇”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让学生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各年级都有着多篇看图学文,以及大部分课文都有插图。因此,我们可借助图画的形象,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和情节的依据,从而在语言帮助下,实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使画面上的形象与情节得到补充变得更加丰满,让画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例如在《荷花》教学时,在指导学生学习了二,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再观察图画,通过图文结合,加深对相关词句的理解,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2.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从插图中感受荷花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巧用教材资源,加以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点燃学生想象的火炬,充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