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

2019-11-13 05:37
报刊精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内涵传统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六中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因此,在初中这个重要的阶段,语文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1、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

建国之后广泛推广白话文使现在的学生并不能像古人一样,比较直观的去阅读古文,他们一般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辅导书的注释去理解古文,学习的其实是别人理解并写出来的内容,没有通过自己的揣摩和品读去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习古文的目的,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理解能力。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是通过学习文言文和诗词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掌握精髓,这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没有任何帮助。

2、传统文化教学存在功利性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考分数,过分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做试卷的技巧,不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授学生古诗文的意义,不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古诗文的思想内涵,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限制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说让学生简单的翻译文言文和古诗词就可以解决,而是要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到文章的内涵,找到思想上的共通点,进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通过对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方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和诗词的翻译以及其他基础知识,并没有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没有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去挖掘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涵,反而为了应试和教学任务,只是让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和结构框架进行了解和把握,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1、充分利用课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初中语文教材编著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梳理出来,做好整理,再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完全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我国儒家思想的著作《论语》时,教师就可以同学生讲一讲孔子游学的故事,创设一下学习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论语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古人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以及渴望学习的态度。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还可以受到文化精神的感染,从而反思和检讨自我,从此正确对待学习,并且形成刻苦努力与勤奋好学的好习惯。

2、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了解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应当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用最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到传统的文化。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古诗词的学习,它们体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朝代的文化背景和民生民俗。古诗词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词语包含许多含义,现代人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就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技巧,深刻领会表达的意思。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对于生涩难懂的字词,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帮助他们理解词义,这篇古诗词是传颂思乡之情的,学生理解诗意后,就会很容易领会,从而激发他们对自己的家长热爱之情。

3、加强经典文学体裁的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随着语文课程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古典名著中最为突出。要想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及学习传统文化,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展课外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阅读,并对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体验。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就可以同学生讲一讲孔子游学的故事,创设一下学习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论语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古人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以及渴望学习的态度。从而反思和检讨自我,从此正确对待学习,并且形成刻苦努力与勤奋好学的好习惯。

结束语: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源泉;只有继承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才能保持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必须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方式来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古诗词内涵传统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照金精神的内涵
我爱古诗词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