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花园外国语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初级阶段和基础途径,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多元趋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则要更具创造性,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从当前学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来看,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将德育知识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从这一途径来看,渗透劳动教育作为补充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等是十分有必要的。劳动教育,一方面在劳动技术课程的简单培训中,让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实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拓展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学会分析判断,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见,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将会大有裨益,让“德育在行动中”,就是德育渗透劳动教育最好的写照,在劳动中感悟,从思想上升华,从而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劳动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习惯、态度的培养。学生通过劳动的过程,从中能够亲力亲为,从动手流汗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光荣,从而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小学劳动技术课涉及了日常生活劳动、自然种植、简单技术操作等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技能的培养和劳动的乐趣,有的还可以从中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如在生活系列的劳动技术课中,其中手工缝制一课,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简单中蕴含一定的技能,让学生先从尝试补袜子、钉纽扣、缝衣服等简单技能练手,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学生自己动手挑选与衣服或者袜子相同颜色的棉线,再穿针引线,这一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高度集中,细细的棉线从小小的针眼穿过去,末端打上结,撑开有破洞的袜子,用自己的缝制方式一针针一线线地进行补漏,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补好的袜子,心中充满的是对此次劳动尝试的甜美滋味,袜子可以重新穿在脚上,原来丑陋的破洞不见了,学生开心之余是对劳动的热爱,因为自己勤劳的劳动改变了心情,也改变了事物的旧有模样,从而让学生生出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也自觉养成了主动进行劳动的良好习惯,这也正是德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单单要通过各种课程进行德育渗透,还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浸润。德育不是大而化之的说教,而是要细致入微的浸润。劳动教育中的每一项劳动都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具有环节性、连贯性、科学性的活动过程,每一细节都闪现这德育的光芒。教师要抓住细节,让学生深刻体验劳动过程,从劳动过程的点点滴滴渗透德育。如,教师在手工课上,让学生变废为宝,将生活中一些丢弃的物品再回收利用,做成艺术品供人欣赏。这一教学任务的布置,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发掘可以再次利用的废旧素材,并构思自己的想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的统一制作,而是让学生发挥个性。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学生要思考,要观察,要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一件废旧物品变成受人喜爱的艺术品或者是有用之才呢?有的学生选择用各色塑料吸管粘贴成房屋的模样,有的学生用鸡蛋壳做成不倒翁,有的学生用玉米皮作画,有的学生用废布料贴画……五花八门的设计和创意,让劳动课充满了情趣和乐趣。劳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互融合的外显过程,学生从动手中体会劳动的滋味,也意识到劳动需要认真执着的态度,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迎难而上的毅力,由此产生的这些思想认识,则会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造劳动的思想和观念,既让学生上了一次次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劳动课,又给学生上了德育的生动一课。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不仅仅固定在课堂上,也不一定局限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实践,为了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社会的平台上尝试劳动的光荣,学校就要融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搭建校内校外的平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劳动带给各人的身心认知,从而让良好的道德品质驻扎在学生心间。比如,与家庭、社区联系,以家庭为单位,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关爱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这一活动就是要学生与家长一起走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清扫房间,给老人洗衣做饭,还可以和老人交谈,表演个小节目给老人解解闷……学生与家长一起为老人服务,从劳动实践中体验的不仅是一种身心的愉悦,还有精神世界的富足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乐于助人,关爱老人,这些基本的道德风尚成为学生心中的践行标准,实现了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双赢效果。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法,学生通过劳动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同时作用于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从而实现教化育人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