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进入新时代,自媒体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接受实时资讯,表达多元思想,传播政治文化的新手段、新媒介、新平台、新载体。自媒体工具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得大学生完全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诉求。人人都具有了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传播者和评论者。
自媒体对大学生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信息时代多元价值观相互交融,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渗透,意识安全形态激烈碰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选择带来严峻挑战。自媒体传播的移动性、零散性和简单化的特点进一步影响了高等教育学生的价值观。因为对信息发布人的低门槛、内容分散、观点多样化、高自由度和高传播率,各种思想观点、价值理念在自媒体各类平台肆意蔓延,极易随时引发各种社会议题,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发酵成社会热点。这种传播方式严重冲击着原有的“自上而下”的“一元化”思政教育主导机制,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权威地位、价值理念和话语方式的消解和弱化。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和手机的广泛普及,网上各类信息纷繁复杂,信息传播受到的约束性很小,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急速获得最新资讯,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真正形成,在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如果缺乏必要且正确的辨析能力,极易出现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的后果。
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碎片化信息和裂变式传播。自媒体平台推送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往往是以简单的结论或信息为基础,因为对字数和界面有一定的规定要求。在自我媒体背景中,裂变传播,当一个人传播信息时,朋友或粉丝最先看到他发表的内容,继续以从零开始的裂变方式传播给每个人,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立的二级信息来源,从而导致信息的几何增长,速度比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要快得多。这种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增加了盲目跟帖,发表不当言论的几率,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顺利的完成从认同到接受到实践到外显的阶段。
由于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心也相对较弱,由于舆论监管和法律道德约束渐行渐远,内心深处的一些不良心理就被引发和放大,极易导致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缺乏使命感,出现信仰危机,减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生活中的约束和规范,进而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当然,学校的主要媒体也越来越关心引发众议的、敏感的事件,带头制定议程,灵活地使用传播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事实并且引导公众舆论。
能够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迸发,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表达力和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提前获得很多教育内容和信息共享,所以传统的学校和教师的威严也日趋瓦解,教育者的话语地位受到严重冲击。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大学生认知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模式与方法的彻底颠覆。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新阵地、新渠道、新载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可以不受时间、不受空间限制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信息的即时互动,分享与交流等方面,高校学生的能力已经比老师更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逐渐失去了完全主导和权威的地位,被动僵硬的授课方式必然冲击教育者话语地位,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舆论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主流媒体对于整体社会舆论的控制力在降低,宣传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原有阵地范围在缩小,直接影响教育的舆论环境发生改变。同时,参差不齐的各类信息、数据、良莠不齐的舆论和观念无孔不入,致使学生极易出现认知偏差。
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的多种传播途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传播内容,这为高校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新时代自媒体异军突起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深刻研究分析自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要不断开发并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教育新阵地的作用,实现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延伸思政课堂教学。自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领域、新战场、新阵地,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共享互动。发挥隐性载体育人功能,在平台上推送重要案例,热点视频,新闻链接,或者精品文章、心灵鸡汤,让高校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和现实解读。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加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强课堂所学并扩充课外教育,从而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的认同度。自媒体平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要以微博、微信等为依托,通过宣传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校报、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和推广,带动全校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网络时代大学生素质重要组成的媒介素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居于基础地位。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让大学生在技术层面上熟练掌握媒介使用情况,在观念上正确看待媒介,在传播或获取信息中强化网络道德和责任意识。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的作用,打破各个教育阵地的屏障,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共享,积极营造一个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2.2.1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信息进行筛选,研判,传播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为学生做出正面引导,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信仰坚定,知行合一的大学生。高校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培训,使学生了解自媒体的特点和预转模式,拥有更大的信息选择权和自主发布权,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甄别、筛选和辨识能力,认真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2.2.2 高校要注重自媒体“意见领袖”的培育
“意见领袖”,拥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头脑灵活,思想缜密,因此,对大家有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应重视“意见领袖”的培育(包括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教师等高校工作者,也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社团骨干等)。意见领袖利用其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可以形成巨大的辐射影响效应,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效果。
2.2.3 高校要加强舆情监管
新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优化网络环境。高校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科技等手段,切实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建立舆情监控、分析和研判机制,及时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准确判断,提出解决办法,有效控制负能量、不当言论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优化网络舆论环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效果。
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的有效方法。利用自媒体平台策划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自媒体获取相关材料的同时,深入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培养社会责任感,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好地成长成才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内化与行为外化相互促进,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深入了解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