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漫卷

2019-11-13 04:10若鱼
火花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修鞋外公外婆

若鱼

直面

不知道是不是有另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正在演绎着宇宙的多变;不知道是不是有异样的沉浮,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进行着悲喜。行进在这个目光所能触及的世界上,生活在堆满杂陈和期待的空间里,我们坚信思维和想象所能迎接的世界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有着对生存不容阻挡的作用力。

若非如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将是一个多么枯燥的空间,依靠想象将热爱、梦想与现实紧紧相连,或许才可以称之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和呼应,那些进步的阶梯,那些睿智的先行,那些看起来的可贵精神的繁衍,会是多么孤寂冷清。

一些聪慧的人,以自己能够抵达的方式,以自己先觉的领悟,让思想的繁花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接近他们的思想然后认同他们,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而更多平凡的人才是托起一切的基石。

每个人最终都会成为他(她)自己,不管受到多少熏陶,不管受过多少教育,不管有过多少曲折,只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性灵的个人出现,并在这个现实世界拾级而上,那才是美好的一种状态。

一个人在报箱前面翻着衣兜,苍白憔悴的脸埋在胡须里,据说他没有收入、与妻离异、孩子大学之后也已离开了他,他在生活上靠年迈的父母接济,不知道文字究竟带给了他什么样的世界,或许文字只是一种假借吧。一次他对别人说起歌德时,心里没有升起敬意,反而生了万分惶惑。朋友们都表示从未看过他的文字,也不知道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水平。每每提起他,哀伤很浓,文字若让人如此,是胜利还是失败呢?

在生活面前,生存要排在哪个位置,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存以不同的比重和状态切近了每个人的生活,所以哪一种描绘都不会完整,都不会绝无间隙。

但愿书写能够照耀生活,而不是逃避责任的一种托词,但愿它能在狭小的居室和生存的局促中发出微弱的光。

读书是一件好事情

平俗的尘世,通向况味的美好途径之一就是书籍。书中锦绣,梦里乾坤,在纸张上交汇共通,从文字的內涵和气息出发,让思绪进入无边的旅程。随心挑选各种书籍,其实就是随心地与各种各样的作者交谈。

那次去街上修鞋,修鞋屋干净整洁,鞋钉、鞋底、修鞋的家什放置得井井有条,修鞋人一脸温和地笑着,接过鞋便说出了价钱,价格几乎是别处的一半。他的鞋钉盒上面放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同他攀谈起来,得知他的孩子正读初二,那本书是给儿子买的,他随手拿来读一读,不料越读越想读,他笑称自己现在是在和儿子一起读书。他说读着读着,以前心里那些想不开的事都全部想开了。

修鞋人是个患有小儿麻痹的残疾人,在社区的关照下,他才在居民楼下面开了这家修鞋屋,孩子的母亲多年前就离开了他,他的全部希望就是孩子健康长大。他说孩子懂事又努力,现在的孩子拥有的太多,可他的孩子得到的却很少。鞋子修好刚刚好到了中午的时间,他说要回家给孩子做饭了。阳光下,他的身影一瘸一拐地透着倔强和执着,走在十字路口,一辆光鲜的汽车在他身旁鸣着刺耳的声音。阳光漫洒下来,街上人来人往,一会儿功夫他就淹没在人群中。我佩服他在心里埋下了坚强的种子,佩服他对生活景象的另类解读,读书带来的快乐像无偏无向的阳光,给他种上了心愿树和生机草。

再次去他的修鞋店时,我特地给他带去了一些旧书,他很感激,说读书真是一件好事情,以前孩子遇到了什么事,就知道气急地抱怨自己“谁叫你爸没能耐”“谁叫你爸是个修鞋的”,现在好了,孩子能和自己讲很多事情很多道理,性格也变得热情开朗起来。他说他对儿子的要求并不高,比自己强就行了。他低头忙着手里的活计,这样说时憨憨地笑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读书的确是一件好事情,认真读书的人能在书中体会到许多美妙感觉,能在作者创造的世界里开阔视野,让身心得到安抚和陶冶。书中的歌哭笑闹、喜怒哀乐、旖旎山河、壮阔篇章,带给人们的启迪和感受实在太好了。每一次读书就像在偷学作者的某种才艺,作者的才思和美妙的字句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就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笔者从小就喜欢读书,可那时能够获得的书太少,于是将仅有的书籍反复阅读。借来别人的书,怕手脏留下手印,将手紧张地洗了又洗才去读,以期待归还回去的时候依旧整洁干净,可以再借到下一本。笔者少年时曾经因为席慕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这首诗,跟在同学身后一直期待听到后面几句,同学却故意吊我的胃口,就是不说。没有很多的藏书,于是便到图书馆借书看,那时一听到“图书馆”三个字,立刻觉得是世间最美的地方。

读书能够开阔心胸,增长智慧,使心灵找到居所,让心境平和宁静,得到自然而然的快乐。正如修鞋人说的——读书是一件好事情。人在读书时所体会到的妙处,和其它事情的快乐感受截然不同。与书为伴,光明会变得更长,细碎的日子会慢慢成为美好。

遇到更好的自己

世间烟火浓烈,谁能安守寂静,让初心与草木风华交谈,让心境经风雨霜露启迪,无论繁华都市还是寂静乡村,都能以一样的心情去面对,面对着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面孔?天然本性或许更能让人感受到纯正质朴,一颗初心不加纷扰修饰,经历各种境遇不改初衷,遇见的才算是最好的自己。

心中有城,自会开满鲜花,岁月风情在此中停留小住;心中有爱,自会情性俱佳,温暖阳光随时间起起落落。心是一切的起始,万事万物的生发中,阳光与心灵的交汇处,心是感受的集结之所。一呼一吸之间,生命的润泽和色彩,思想的狂澜和漫卷,愿望的成长与淋漓,都在天地之间纵横。

一颗初心,一个自己,才是世界,才是并不完美但仍要衷心拥抱的一个命题。朝暮和尘土,往事和今夕,都在转身之中流动,都在迟疑之中悄悄改变了本色。唯有拥有一颗初心,唯有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在所有来去之中不惊不喜、不困不扰,才是本真的心声、最好的表达。

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以我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在奔走,追随最后只能迷失自己,彷徨也是浪费时间,最初的相遇与最后的自己,才是心灵的寄托。带上一颗初心,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去遇到让自己更为满意的人生。

向生寻安

时光会带来一些东西,也会带走一些东西,让人不由自主地筛选并将其中的美好一遍一遍刷新。静静流淌不一定是它的本意,却是常态,明智的人懂得在这平静流逝之中向生而笑、向生寻安,然后落于尘土。

外婆说她十五岁的时候被外公以一头牛的代价迎来,他们孕育了六个儿女,共同度过了六十多年的岁月。外婆性格温和,从不大声说话,从不反驳外公;外公说话很少可脾气很大,我们都怕他,都只和外婆亲近。

外婆勤俭干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吃别人家的饭,即使帮别人干活被极力挽留,她也要回家吃饭。外婆将家里收拾得极其干净,即使在地里劳累很久回来,也要立即让屋内窗明几净。我少年时期对外婆家的印象几乎可以用高大堂皇去形容,外婆家的房屋举架特高,屋内刷得洁白,真有一些辉煌的感觉。

外婆七十左右得了肠炎,在医院里住了一阵,对前去探望的人,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还想再活一些年”,之后外婆真的又活了很多年,后来外公走在了她前面,她又一个人孤单地生活了多年。外公离世后,外婆嘴里最常说的就是外公,有时一天就能听到几十遍。

如今已经不记得与外婆最后一面的场景,她似乎是平静地消失在日日的奔波里。外婆一生辛劳不停,一生平和微笑,她像村边的柳树,又像秋天田野里的谷物,在冬天来临前的收割中永远离开了我们。山川田野和宽大老屋是外婆的领地,她在那里统帅了空气和呼吸,抚养了六个儿女。外婆一字不识,不懂得用文字抒发情绪,不懂得情商智商,但她一生恬然,不疾不徐,笑对时光来去。生活中的艰辛动荡肯定有过、疼痛怜惜肯定有过,可我们看到的一直都是她温暖的笑容。向生寻安,外婆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但她一生都是这样做的。

猜你喜欢
修鞋外公外婆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修鞋青年
外婆的钱
外公的节日
修鞋摊趣闻
外婆回来了
外公的呼噜
修鞋青年
修鞋老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