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明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对症治疗前,为患者实施CT、核磁共振诊断,对比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情况。结果: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CT诊断,确诊25例,误诊或漏诊6例,确诊率80.65%,经核磁共振诊断,确诊28例,误诊或漏诊3例,确诊率90.32%;核磁共振诊出率数值高于CT诊出率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两者比较,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231-02 股骨头坏死的形成,多为患者骨头受到严重损伤所致,内部供血中断,使得骨细胞、骨髓等组织死亡,骨结构改变,骨头塌陷,治疗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功能障碍,甚至产生行动不便、瘫痪,因此,对症治疗前,为患者选择最佳诊断方案非常关键,应重点关注[1-2]。本文为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有18例(58.06%),女有13例(41.94%),年龄范围在41-75岁,平均值为(57.22±1.35)岁,文化程度:4例(12.90%)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7例(87.10%)大专以下学历者;纳入标准:针对患者患病的疾病类型应依据WHO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3]。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为患者实施CT、核磁共振诊断;
CT诊断:在为31例患者实施CT诊断时,患者保持侧卧;设备选用PHILIPS64排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定为:电压120kV,220-300mAs,层间距为10mm,层厚为10mm。
核磁共振诊断:设备选用PHLIPS1.5核磁仪,实施常规矢状位自旋回波T1加权像、T2脂肪抑制成像、快速自旋回波;针对部分患者加用扫冠状面,做好各项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取得数值输入系统SPSS18.0中,平均值选用(x±s)表示,檢验选用χ2值表示,数值的百分比选用%表示,当数值的P值低于0.05时,数值存在比较意义。
2 结果
2.1 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情况 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CT诊断,确诊25例,误诊或漏诊6例,确诊率80.65%,经核磁共振诊断,确诊28例,误诊或漏诊3例,确诊率90.32%;核磁共振诊出率数值高于CT诊出率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作为典型骨科病症,该疾病为病理演变过程,最早病变的位置为股骨头负重区,在受到应力的影响下,患者坏死骨的骨小梁结构产生改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形成骨坏死根源未能消除或修复不够完善,会持续产生损伤-修复的循环过程,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变化,形成变形、塌陷、功能障碍、炎症等;对症治疗非常重要和关键[4]。
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离不开病情确诊,本研究选用CT与核磁共振两种诊断方案,对比诊出率,发现,核磁共振的确诊更高,因此,在为患者选用诊断方案时,核磁共振值得优先选用[5]。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的形成,多为患者骨头受到严重损伤所致,内部供血中断,使得骨细胞、骨髓等组织死亡,骨结构改变,骨头塌陷,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两者比较,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俊武,叶菊花.股骨头坏死的CT及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128-130.
[2] 路融,刘瑛,陈银霞,等.CT和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0):80-82.
[3] 陈新国,王兴华,刘丽,等.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损伤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2):2388-2391.
[4] 陈煜东,魏瑄.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3):121-123.
[5] 张明,黄玉霞.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在诊断胆管癌中的应用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v.25;No.136(0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