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萍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82岁及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对选取的105例按照年龄区间进行分配,其中59-71岁患者35例,72~81岁的患者35例,82岁以上的患者35例,对上述3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分析不同年龄区间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临床检查特点和效果。结果:上述105例患者心肌梗死部位主要集中在心脏的前壁和下壁。左心室内径≥50mm且左心房内径≥39mm的患者年龄均在82岁以上。结论:心脏超声对82岁及以上高危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明显,意义更大,针对82岁及以上患者通过心脏超声确定心肌梗死疾患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心脏超声; 临床分析;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110-01 心肌梗死是急性病症,死亡率较高,发病速度快,对病人及家庭均会产生较大影响,严重者会危及病人生命健康。近年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增加,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发病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1]。心肌梗死的患者如果能够第一时间确定诊疗方案,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采取最快最优最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心肌梗死的患者确诊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和质量,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5例不同阶段的老年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心脏彩超的临床方式研究,分析不同年龄老年患者临床超声表现,提升对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更好的做好救治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82岁及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对选取的105例按照年龄区间进行分配,其中59-71岁患者3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72~81岁的患者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82岁以上的患者3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上述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不影响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对上述3组不同年龄区间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肌梗死部位、心肌梗死预后情况、心脏超声指标等方面的检查结果分析不同年龄区间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临床检查特点和效果。
1.2 方法 对上述105例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在心脏超声检查前,对上述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排除心脏疾病、重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2]。经过筛查上述105例患者无上述几种情况的患者,明确患者基本情况后,安排分组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采用的仪器设备为飞利浦的IE 33,探头频率设置为1MHz-5MHz。临床诊断的步骤如下:上述三组患者进行飞利浦的IE 33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心肌梗死部位及情况。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及时记录检查结果,以备后期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对每组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年龄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点及效果[3]。
1.3 观察指标 对上述分组的105例患者基本资料、心肌梗死部位、心肌梗死预后情况、心脏超声指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来检验,组间数据采用(n,%)进行记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数据集,(P0.05)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差异的情况,(P<0.05)差异显著,具有統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上述三组患者的心肌梗死位置主要集中在下壁、前壁的位置,59-71岁区间的患者,前壁加下壁的为4例,后下壁的6例,下壁的10例,前壁的15例,72-81岁区间的患者前壁加下壁的为6例,后下壁的10例,下壁的5例,前壁的15例,82岁及以上的患者前壁加下壁为6例,后下壁的12例,下壁的7例,前壁的10例,上述三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状况:从再发心肌梗死、首发心肌梗死和再发心梗的情况对比看,59-71岁区间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为5例,首发心肌梗死的15例,再发心梗的15例,72-81岁区间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为10例,首发心肌梗死的15例,再发心梗的10例,82岁及以上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为10例,首发心肌梗死的15例,再发心梗的10例,对上述三组患者的比较发现,82岁及以上的患者比其余两组患者的再发心梗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心脏超声各指标情况:左心室内径≥50mm且左心房内径≥39mm的患者年龄均为82岁及以上,左心室内径≥50mm 的患者27例,左心室内径<50mm的患者8例,左心房内径≥39mm的患者28例,左心房内径<39mm的患者7例,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且多发于老年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在4%左右,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发病可能性也随之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给59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心肌梗死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均为其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疾病存在较高死亡率,临床诊治时间与死亡率之间有直接关系[4]。不合理、不科学的诊断方式会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诊断方式,能够提升老年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保证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工作顺利进行。本研究也证实,心肌梗死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内具有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阶段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诊断结果,心脏超声对年龄>81岁者,筛查诊断的价值较大,临床推广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观察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的临床特征[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06期
[2] 张丹;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初步评定及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