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摘 要】目的:讨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的疗效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截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的108例疝气手术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气修补术)与研究组(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评判标准:疗效、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疗效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实施可有效提高病症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气修补术;疗效;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2
疝气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以及斜疝等,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疝气修补术方式来实现对该病症的治疗,临床上常使用的疝气修补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其却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且术后复发机率较高,据有关研究显示[1],实施该手术后患者发生复发的机率高达15%,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实施则可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该手术使用最新人工复合材料,并可在患者无张力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缝合操作,使之有效降低对疝气周遭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给予患者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实施后对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的108例疝气手术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2:12;平均年龄为(46.2±8.0)岁。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41:13;平均年龄为(46.1±8.5)岁,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疝修补术,如下: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复位疝囊并对其进行高位结扎,而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实施修补操作,即游离精索,在斜肌下缘及肌腱处进行缝合,同时将精索放于其之间。研究组患者实施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详情如下:先对患者实施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于患者腹部位置行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为6cm,由腹外斜肌腱膜处切开,并逐层对疝囊进行分离,确定疝囊位置后,将精索进行游离。评估患者有无合并有马鞍疝现象,若患者疝气类型属于斜疝,可将疝囊游离到腹外膜处后对其进行结扎;若疝气类型属于直疝,可对疝囊实施内翻缝合操作。充分止血后,缝合腹横筋膜,修补及重建内环口。在患者精索的下方放置疝片,并将其展平,预留一定的缺口,以方便于精索的顺利通过,同时在患者精索下方放置有展平已剪开的网片。使用可吸收线进行逐层缝合,首先对肌腱膜及周遭组织实施固定缝合,其次对网片开口部位实施交叉缝合,重建及修补内环口,结扎疝囊,填充疝环并对其进行固定。间断性缝合腹外肌腱膜,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计算P值,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疗效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详情如下:对照组(n=54):显效有18例、有效有32例、无效有4例,总有效率:
(18+32)/54=92.59%。研究组(n=54):显效有21例、有效有33例、无效有0例,总有效率:(21+33)/54=100.00%。
结果:=4.1538、P=0.0415。
2.2 生存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详情如下:对照组(n=54):社会功能:(80.94±8.56)分;精神健康:(52.68±12.44)分;生理健康:(53.23±11.56)分;精力状况:(69.75±12.73)分。研究组(n=54):社会功能:(90.74±2.90)分;精神健康:(88.23±3.34)分;生理健康:(79.94±8.74)分;精力状况:(92.78±3.98)分。
结果:社会功能:t=7.9681、P=0.0000;精神健康:t=20.2815、P=0.0000;生理健康:t=13.5437、P=0.0000;精力状况:t=12.6885、P=0.0000。
3 讨论
疝气病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高发的病症,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不仅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影响其正常生活质量,且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嵌顿等不良现象,致使严重性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症的常见治疗方式为手术,以往使用的传统疝修补术主要是通过对机体不同解剖层次实施有张力缝合来实现病症的治疗,该种治疗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存在有手术疼痛感强烈、术后康复速度慢等缺点。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模式的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该手术的实施可结合患者的病理结构及解剖学原理,利用补片填充沟管缺损部位的方式,来改善机体因腹压升高而导致腹横筋膜受压的问题,此外,该手术在实施过程中可有效的减少对周遭组织的损伤模式,使之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众多文献资料显示[2],补片主要由聚丙烯材料所制作,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相容性,加之其物理性能较好,使之可有效降低机体的排异反应与病症复发的机率。值得注意的时,为进一步保障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手术效果,应在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把握好手术切口长度,并保障精索的充分游离以及固定好补片。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實施可有效提高病症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高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1):1495-1496.
孙建国.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