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 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19年2月1日我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0眼)(n=150)的临床资料進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诊断方法:一种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另一种是常规检眼镜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检眼镜检出视网膜病变205眼(68.3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出268眼(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检眼镜检查,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在持续增长。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永久性失明,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资料显示[1]:血糖控制越差,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就越大,这是一种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降低致盲率的有效措施,也是临床的防治重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新型的眼底疾病诊断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溶液等可以发射荧光的物质,然后经血液循环达到眼底的血管,然后在蓝光的刺激下发射黄绿色的荧光,经滤光片的滤过,荧光能够拍到各时间点和各个部位眼底的病变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眼底的血液循环状态做出准确诊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弥补了传统检眼镜的缺陷,能够客观的显示患者视网膜部位的毛细血管特点。本研究对150例(300眼)疑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采用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比较了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参与研究的150例(300眼)疑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1月1日~2019年2月1日,其中男性84例、女性6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28±1.35)岁;糖尿病病程8个月~17年,平均病程(7.53±3.86)年。
1.2 方法 150例患者全部接受系统的全身检查:心电图、血压和肝肾功能等。根据患者的哮喘病史、过敏史、高血压病史等疾病进行全身评估,然后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46)散瞳,接下来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仪器是具有造影功能的日本拓普康TRC-50DX眼底照相机(TOPCOM TRC-50DX),造影剂是10%的荧光素钠注射液(生产企业:Alcon Laboratories,Inc,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649)。注射之前先对患者进行皮肤过敏检查,将0.05mL的造影剂溶液经前臂屈侧皮内注射,观察半小时,在实验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眼底造影检查。常规拍摄眼底照片,在患者的肘前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5mL,注射速度:4~5s。将静脉注射开始的部位作为起点,连续交替的进行双眼拍摄,当患者的静脉充盈后,再采用间断拍照的模式。造影观察的时间为15 min左右。视网膜病变分期的依据是患者的眼底照片。
1.3 观察评定标准[2] 根据我国眼科学术会议制订的视网膜病变标准和荧光血管造影分期标准判定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和分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8.33%、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物质、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飞速进步而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异常代谢性疾病,机体长时间处于高糖状态下,会损伤多个脏器功能,如果影响到眼部,就会发展成视网膜病变或者白内障,这种眼部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临床必须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资料显示[3]:糖尿病的病程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同样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早期的准确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防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有效措施。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能够动态呈现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循环,还能捕捉到轻微病变,造影图显示毛细血管局部扩张以及血管外泄露点状的荧光,如果新生血管的部位泄露了强荧光,则判定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检出微血管瘤病变,进一步说明该技术在微血管瘤的诊断中同样具有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是89.33%,显著高于检眼镜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病变分期的临床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病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预防了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临床若发现糖尿病患者眼部不适,应建议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参考文献
李宇,张杨.眼底照像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饮食保健,2018,5(52):283-284.
刘博,王青,陈俊卿, 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早期筛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6):1050-1051.
王文奇,柏清,戴常明, 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2):200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