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体位变换与任意体位对膀胱灌注治疗疗效影响的比较

2019-11-12 09:09向小龙朱圣亮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膀胱癌

向小龙 朱圣亮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体位变换与任意体位对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42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标准变换体位组及任意体位,其中前者135例,平均年龄:71.2±1.7岁,后者107例,平均年龄:74.4±1.4岁,2组患者均采用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治疗方案,随访2年,分析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位变换对于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势。

【关键词】膀胱癌;体位变换;膀胱灌注

【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我科对2013年1月-2016年10月首次确诊膀胱癌,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对不同体位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2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平均73岁,随机分为2组:标准变换体位组及任意体位,其中前者135例,平均年龄:71.2±1.7岁,后者107例,平均年龄:74.4±1.4岁,2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浅表性尿路上皮癌,术后辅以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治疗。灌注方案为:每周一次,共灌注8次;后每月一次,共持续8次。每3月复查膀胱镜。

1.2 分组方法标准体位变换组:嘱患者依次完成仰卧、左右侧卧、俯卧各半小时,然后排空膀胱。任意体位组:嘱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持续2小时。

1.3 灌注方法生理盐水30ML+丝裂霉素30mg药液配好,行导尿术,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拔出导尿管,按照不同的体位完成膀胱灌注治疗。

1.4 观察指标和终止指征 每3月定期复查膀胱镜。终止指标:膀胱镜提示肿瘤复发或患者不能耐受而退出。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結果

对242例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标准体位变换组有28例复发,复发率22.4%,任意组有21例复发,复发率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随访2年,10例(7.4%)因不能耐受而退出实验,而后者仅1例(0.9%)因不能耐受退出实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约为3.2%[1]。90%的膀胱癌为移形上皮癌,其中75-85%为表浅性膀胱癌,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等[2]。研究表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嘱患者不断改变体位的方式完成膀胱灌注治疗,以增加灌注液与膀胱上皮细胞的充分接触,但无明确的理论依据[3],也无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同时,对于老年性膀胱癌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障碍,以及患者脊柱的老年退行性改变,致患者俯卧位时,感觉不适,使患者惧怕下一次的膀胱灌注治疗,有研究表面,膀胱灌注治疗后改变体位对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具有一定的影响[4],且可能诱发老年患者的隐性疾病。因此,同意患者在感觉不适的体位缩短时间,或放弃此体位,将此灌注保留时间由舒适体位时间代替,这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的治疗得以继续,这保证了治疗的疗程[5-6]。

丝裂霉素的分子量为334.33,其分子量相对较小,根据化学工程传质理论中的扩散原理,即使在静止条件下,其扩散速率亦较快,能够与尿液快速混合形成浓度均一的溶液[7],不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标准改变体位并不能有效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且导致更多的患者不能耐受而中止治疗,提示体位的变换对于增强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的效果无明显优势,且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查找文献,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是重要的,肯定的,但体位变换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也无相关的临床及动物实验比较,同时膀胱肿瘤多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8],药液灌注入膀胱后,可以很好的与手术后创面接触,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体位变换在膀胱灌注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而膀胱灌注的疗程可能更重要,因此,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时,不需刻意强调体位变换。但本研究仍存在着不足,比如入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随访时间。

参考文献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65-966.

Tolley D A,The effect of intravesical mitomycin C on recurrence of newly diagnosed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a further report with 7 years of follow up[J].J Urol,155(1996),4,p.1233-1238

郭应禄,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590

孙守田,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及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64-1965.

王彩萍,团体心理护理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0(20)20-22

郭丽丽,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8(8)

谭天恩,化工原理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66

猜你喜欢
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外源性表达VEGF165b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百里醌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