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晓
【摘 要】目的:研究观察肾内科患者的临床安全隐患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的肾内科的护理人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比较防范对策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防范对策实施后,护理质量水平、护理制度落实和护理沟通的评分均比防范对策实施前的评分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比实施前低24.00%,防范对策实施前后的临床观察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医护人员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肾内科;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的肾内科的护理人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 (29.48±1.37) 岁, 中专护理人员16名, 大专护理人员24名, 本科护理人员10名, 分析肾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并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
1.2 方法
分析影响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如下: (1)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肾内科疾病患者的增多, 临床中的护理工作越来越重, 医院的护理人员不能达到临床的护理要求, 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 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因此, 给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随着医院规模增大, 肾内科病床增多, 护理人员未增, 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增加了差错发生的几率, 护士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患者交流沟通。(2) 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长期过度劳累会降低工作的责任心, 尤其是年轻护士由于临床经验的缺乏, 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也未及时对患者病床巡视。(3) 技术水平低。由于老年肾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水肿, 需要常年接受透析治疗, 而血管弹性较差, 若不及时发现渗液会引起不良后果。年轻护士对抢救患者有时无法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不能及时应用抢救仪器或药物, 就会使患者的抢救时机被延误。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患者问题上报医师处理, 未及时关注患者心理给予心理疏导, 引起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肾病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水肿, 再加上静脉穿刺过多, 若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差, 操作过多, 就会导致局部皮肤血管损伤。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时, 护理人员如果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还会引起严重后果, 例如:腹透液更换导管未消毒接口, 腹透管被牵拉, 导管出口受到损伤或发生脱落等, 都会引起腹膜炎, 使患者病情加重。(4) 设备缺乏。肾病末期的患者因病情复杂, 如果未准备充分抢救设施, 未将器械放置合适位置, 使用方法不当等, 都会影响患者的抢救, 导致护理安全出现事故。
根据安全隐患总结防范对策如下: (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优化管理流程。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管理者要为肾内科护理人员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 从患者入院开始, 护理人员就要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注意事项, 以此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科室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以此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同时, 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操作流程, 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 可以总结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总结护理安全问题。(2) 专业理论技术的学习。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 提出疑难病例由护理小组共同讨论, 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科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 指导护理人员均可以独自完成护理操作。高年资护理人员指导低年资护理人员, 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定期选择护理人员在血透室学习, 到上级医院肾内科学习和进修, 以此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面。(3) 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抢救设备, 维持设备的性能保证在优良使用状态, 合理摆放设备, 方便取用。医院科室要定期培训护理人员, 培训后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 才能上岗操作抢救设备。(4) 建立护理风险责任制。肾内科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作为负责人, 分成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员各等级, 为所有护理人员建立安全隐患的应急处理流程, 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风险的工作效率。根据奖罚制度调动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5) 护患交流技巧。护士长定期对小组成员的服务意识、沟通技巧进行培训, 按照患者病情与家庭情况、经济情况等, 指导与患者间沟通的技巧, 学习心理疏通技巧, 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对不良情绪严重患者要安排医院专业人员指导, 小组成员要在旁学习与患者专业的沟通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 防范对策实施后, 护理质量水平、护理制度落实和护理沟通的评分均比防范对策实施前的评分高, 防范对策实施前后的临床观察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的比较
防范对策实施后, 护理差错发生率为6.00%, 比实施前低24.00%, 防范对策实施前后的临床观察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后, 总结防范对策对肾内科护理人员实施干预护理管理, 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前后基础护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防范措施后, 护理差错发生率明顯低于实施前, 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他人研究相符。
参考文献
王艳兰, 冯照新, 范波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20) :140-141.
罗小珍, 廖倩, 邓洁婷, 等.安全隐患干预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 2013, 9 (29)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