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芸
【摘 要】目的:討论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比较不同程度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程度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86.0%且护理满意程度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医疗护理满意程度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1]。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含服硝酸之类药物无法缓解,部分患者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若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具有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特点,发病后可能更易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对其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在为患者提供有效积极治疗的前提下联合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54例,女46例;年龄42-68岁,平均(55.2±13.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1-69岁,平均(55.3±13.2)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2-68岁,平均(55.2±13.3)岁。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完善综合的优质护理,包括:(1)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帮助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其提高治疗依从性[3]。(2)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其解决内心关于疾病的困惑与疑虑并鼓励其将内心的烦恼倾诉出来,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其多给予患者言语上的支持与鼓励,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温暖,告知其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帮助其树立积极配合疾病治疗的勇气与信心,自觉调整心理与生理状态配合治疗。(3)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应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为原则,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制定相应的食谱,确保每日高热量、高营养饮食并保证清单、易消化,可满足每日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帮助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忌食辛辣、刺激类食物[4];对便秘的患者可告知其多食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新鲜水果与蔬菜,帮助其改善便秘情况。(4)药物治疗时须为患者讲解治疗的意义与目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副反应,嘱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针对性治疗即可缓解,无需担忧。对联合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详细为其讲解每种药物服用的时间、剂量与方法,必要时可在药品包装盒上写上详细用药方法,避免患者错误、漏服影响之疗效果。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不同程度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程度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评估标准包括:(1)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各类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示恢复正常记为显效;(2)治疗后不适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检查较治疗前好转,但仍需进一步治疗记为有效;(3)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无显著改善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后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86.0%(p<0.05)。详情见表1.
2.2 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人数比较 观察组结合优质护理“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一般”“不满意”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已成为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核心。优质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中重要的护理模式之一,通过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其病情、生理状况及心理状态等多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急性心梗具有起病急、病势发展迅速的特点,治疗过程较为缓慢,患者极易出现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其正常治疗及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中通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一方面帮助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提高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使其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治疗依从性[5];一方面给与患者心理护理,帮助其解决内心关于疾病治疗及疑虑与困惑,帮助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有助于促进其恢复。通过饮食指导及药物指导,帮助其培养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避免发生药物的错误与漏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张晓华.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214-215.
秦洁洁.优质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OL].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07):15-17.
张晓芹,史海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5):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