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配合分析

2019-11-12 05:11廖鸿兰郑志强黄柳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廖鸿兰 郑志强 黄柳芳

【摘 要】目的:阐述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配合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行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为基础,加强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术前护理质量(93.6±2.8)分、术中(94.8±2.5)分、术后(95.5±1.3)分、护理风险发生率2.5%、住院时间(4.8±1.0)d、拔管时间(3.1±0.5)m,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期间,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为基础,加强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缩短拔管时间。

【关键词】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2

前言

分泌性中耳炎为小儿常见病,患儿症状以听力下降为主。发病并确诊后,行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有研究指出,以综合护理模式为基础,加强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儿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术的应用方法,以及护理配合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4/16,年龄(5.44±1.50)岁,病程(2.45±1.62)个月。对照组性别:男/女=25/15,年龄(5.50±1.49)岁,病程(2.66±1.57)个月。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手术方法如下:(1)全身麻醉,患儿取仰卧位。(2)鼻内镜直视下,将电动切割器置入鼻腔后段,对准腺样组织,自下而上切割,达到鼻咽顶部。(3)耳内镜直视下切开骨膜,吸出积液,置入生物陶瓷管。(4)术后常规预防感染,3~6个月拔管。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为基础,加强护理配合。术前的护理内容,以“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护患沟通”为主。术中护理内容,以“体位护理”、“心理干预”、“器械穿刺”、“无菌操作”、“低体温的预防”为主。术后,护理人员则应从“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对患儿进行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术前护理质量(93.6±2.8)分、术中(94.8±2.5)分、术后(95.5±1.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見表1:

2.2 护理风险及康复情况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5%、住院时间(4.8±1.0)d、拔管时间(3.1±0.5)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其优势如下:(1)术前配合: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术前,患儿家长多伴有一定的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增强其治疗信心。针对伴有听力障碍者,护理人员应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方式与患儿交流,通过微笑、摸头、牵手等方式,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善意,拉近护患距离[3]。术前1d,应进行患耳备皮,外耳道毛发应剪除,并采用3%双氧化氢清洁外耳道。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耳道情况选择生物陶瓷中耳通气管,确保尺寸适宜。(2)术中配合:患儿入室后,护理人员应立即迎接,拉着患儿的手,辅助其摆正体位,并给予其安抚,增强患儿的依从性。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快速准确的传递器械,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应严格落实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手术结束后,应为患儿盖好被子,预防低体温,并将其送至麻醉复苏室。待患儿麻醉苏醒后,护理人员应立即上前对其进行安慰,避免患儿因恐惧而发生躁动,以免增加导管脱落等风险。(3)术后护理:术后6h患儿应口含冰块,减少出血。术后7d内应进流食,三餐后应清洁口腔[4]。为预防感染,术后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滴耳液滴耳,置管期间,患儿可能出现眩晕等前庭功能反应,护理人员应嘱家长避免过于紧张,并加强对跌倒、坠床等风险的预防,促进病情康复。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护理后,家长术前护理质量(93.6±2.8)分、术中(94.8±2.5)分、术后(95.5±1.3)分、护理风险发生率2.5%、住院时间(4.8±1.0)d、拔管时间(3.1±0.5)m,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5]。

综上所述,于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并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期间,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为基础,加强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缩短拔管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王敏.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OL].当代医学,2019,19(08):176-177.

孙峰华.护理干预联合鼓膜穿刺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09-210.

林毅,黄祖成,何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02):168-169.

汤晨,刘收厚,吕凌云.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1-1133.

赵晓丽,吴莉.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5):3259-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