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摘 要】目的:研究TP-ELISA、RPR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选择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联合TP-ELISA复查;对照组、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联合RPR复查,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误诊率3.00%、漏诊率2.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P-ELISA、RPR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比较中,前者诊断效果更好,且误诊和漏诊概率低,值得研究。
【关键词】TP-ELISA;RPR;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1在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中,梅毒十分常见,其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在我国全部传染性疾病中占比约为45%[1]。梅毒具有十分强的感染力,且危害性较大,早期易导致患者皮肤和生殖器受到侵害,而随着疾病的加重,易损伤机体各个脏器,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诊断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0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分组原则为“随机方式”,分为100例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10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50、50例;年龄值在26岁至51岁,平均为(38.52±1.21)岁。
对照组10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51、49例;年龄值在27岁至51岁,中位为(39.26±1.54)岁。
将2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联合RPR复查,诊断内容:①化学发光法:选择郑州安图A2000型,诊断内容:抽取其3mL空腹静脉血,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r,共离心十分钟,对血清抗TP-LgG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法进行检测,选择郑州安图检测试剂,结果判定为:COI大于等于1,被判定为阳性;COI<1,判定为阴性。②RPR复查:抽取患者静脉血,实施离心操作后取血清,待血清凝集后对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实施检测,以滴度表示检测结果,若滴度大于等于1:2,则表示为阳性。选择上海科华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试剂盒,在实施上述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并设立阳性、阴性对照。将RPR结果作为复查结果。
1.2.2 观察组 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联合TP-ELISA复查,①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法与对照组一致;②TP-ELISA复查:仪器选择为半自动酶标仪(BIO-RAD-Mk3)深圳科软DR306洗板机,恒温水浴箱,微量振荡器;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指标中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数据存在差异,用P<0.05表示;数据无差异,用P>0.05表示,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2.1 对比2组诊断符合率
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诊断符合率(阳性95例,所占比95.00%;阴性5例,所占比5.00%)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误诊率3.00%、漏诊率2.00%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 讨论
在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中,梅毒十分常见,其主要是由于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为一类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为输血、性活动等,且具有症状复杂、病程长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影响[3]。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以TPPA进行诊断,其作为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金标准,该方式具有较多优势,比如试剂稳定、结果判读清晰明确、批间差小等,但该方式也存在较多不足,比如操作繁琐,且易受到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假阳性率,故此限制其使用。而本文研究中,通过将TP-ELISA、RPR兩种方式进行比较,前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较多优势,比如操作简便、快捷和全自动化检测等,在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量较大的体检中同样适用,且人为误差小、检测成本低,现已受到临床较多学者的青睐。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诊断符合率(阳性95例,所占比95.00%;阴性5例,所占比5.00%)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误诊率3.00%、漏诊率2.00%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TP-ELISA、RPR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比较中,前者诊断效果更好,且误诊和漏诊概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叶霞,徐清芳,魏靖,等.TP?ELISA、TPPA、RPR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05):93-96.
靳璐璐,蒋兴宁,屈晓威.TP-ELISA、TP-PA、RPR、TRUST四种方法对进展期梅毒诊疗效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7,26(1):58-60.
杨军兰,行宁,张雷,等.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对梅毒的检测效果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9):130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