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初期,《海外赤子》影片上映发行,很快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风靡一时,并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爱你,中国》就是这部电影作品中最出名的插曲,它是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艺术歌曲。本文章将以《我爱你,中国》这首声乐作品为例,来分析它的演唱技巧、情感处理、艺术审美特征,并以此为契机来阐述爱国类型声乐作品的情感特征等。
关键词:爱国类型声乐作品;演唱技巧;艺术特征
一、《我爱你,中国》的词、曲作者
《我爱你,中国》是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艺术歌曲。词作者瞿琮,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他一生写了许多的歌词,大多是描写美景、歌颂祖国的词,一生都为新中国的文化艺术服务,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很多,例如:《祖国万岁》《我爱梅园梅》《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知名歌曲。作曲家郑秋枫,多年从事音乐创作工作,创作了一系列的歌唱祖国、歌唱党及歌唱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
二、《我爱你,中国》的演唱技巧——以引子部分为例
引子部分是本作品的小高潮,演唱者要在本部分抓住音乐的主题,演唱要庄重、亲切,在歌唱之前进入特定的角色,进入一种鸟儿自由翱翔于蓝天之上的音乐情景,以此音乐景象让我们感受到海外游子回的祖国怀抱的无限感慨,并以此情绪引领观众进入一种特定的音乐环境。在演唱第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时,“百”字的演唱至关重要,它是全曲的开始,在演唱开始前要控制好呼吸,找到腔体通畅的感觉,在咬字上,“百”字要咬清楚,在收时也要收的清楚、干净。在闭口音发音时,牙关要打开,咬字要清楚,“灵”字的发音上要有充足的呼吸,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下,“灵”字的演唱在良好呼吸支持下有强变弱,表现出“灵”字的音乐情感,体现出它有强变弱在音乐上的灵活性。在“鸟”字的演唱中要注意喉头的位置,要相对的下移,使喉位较低,下巴要放松,不要紧,清楚地把字吐出来。演唱“从蓝天飞过”时,要唱出一种美的感觉,保持气息的流动,使歌曲在气息的控制下一贯到底,演唱音乐时不能过于死板,要使得让音乐流动起来。在引子部分第二句的演唱中,“我爱你,中国”是本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大起大落,在“爱”字上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我”字在演唱时,口腔要打开,注意“我”字的发音,气息要往下沉。“爱”字在演唱时情感要饱满,要在充足气息的支持下,打开腔体,保持头腔共鸣,在演唱中要表现出对祖国的爱,在表达感情时,演唱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来表达出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在“你”字的演唱中,保持头腔的共鸣,像说话式的方法来演唱出来。在演唱“中国”时不能太拖沓,要有连续性,能表现出乐谱中三连音的特点,要注意气息的平稳,注意演唱“中国”时字腹和字尾的咬字,唱歌时要干净、利落,要表现出内心的热爱与笃定之情。
三、歌曲的主题部分情感
歌曲的主题部分,演唱应该用类似说话的方式去演唱。旋律平稳,主要是抒发情感。在歌曲中用了大量的排比。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等。层次分明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得我爱你中国这一主题情感基调不断地深化。在演唱本首作品时,要准确地把握谱面,要注意四分附点后的八分音符的演唱,这种八分音符,不可忽视,在本作品中它是渲染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爱国类型声乐作品的情感特征
爱国两个字既崇高又神圣,是世界各国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社会文明不断的价值追求。而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情怀,因此,书写关于爱国的歌曲也数不胜数,例如:《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等一系列歌曲,这些歌曲都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共同的话题——爱国。爱国类型声乐作品主要表现内涵是:阐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有是借物抒情,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对祖国的情感,这类爱国声乐作品通常有强烈的节奏型,用这种强烈的节奏型来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动力,以此来鼓舞人心,音响效果丰满而浑厚,让我们的爱国之情更加热烈,使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五、结束語
《我爱你,中国》这首声乐作品至今还能广泛的流传,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我爱你,中国》是一首技术性和艺术性并存的艺术歌曲,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情感和艺术审美特征,在演唱本首作品时,要具有情感的张力和渗透力,以此才能使演唱者和观众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作者简介:宋浩,河南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戏剧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