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史》中言及王忬之死,是因王忬向嚴嵩之子严世蕃进献古画伪作,故被严嵩授命方辂弹劾,而致祸患,后世文史著述与相关研究也多采取“伪画致祸”这一说法,然梳理相关史料多有抵牾之处。文章以伪作《清明上河图》传闻为线索,厘清这一事件始末,管窥嘉靖党争与王世贞所参与社盟团体的影响力。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王世贞;鉴藏
一、王忬《清明上河图》轶事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
“三十八年夏五月,逮总督侍郎王忬下狱论死。严嵩以忬愍杨继盛死,衔之,忬子世贞又从继盛游,为之经纪其丧,弔以诗。嵩因深憾忬。严世蕃尝求古画于忬,忬有临幅类真者以献。世蕃知之,益怒。会滦河之警,鄢懋卿乃以嵩意为草,授御史方辂,令劾忬。嵩即拟旨逮系。爰书具,刑部尚书郑晓拟谪戍。奏上,竟以边吏陷城律弃市。”
王忬,出身于诗书世家、太仓望族,是晚明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父,《明史》中言及王忬之死,乃是因向严嵩之子严世蕃进献古画伪作,故被严嵩授命方辂弹劾,而致祸患。在《万历野获编补遗》的记载中,随着口耳相传,谣言发酵,这一事件也越发鲜活真实,记录从佚名古画细化为人皆宝之的《清明上河图》,并牵涉到了装裱师汤氏和临摹手黄彪。然而,不但在王世贞撰稿的文集中,反省此事和回忆王忬时并未提及,而且在王世贞、王世懋兄弟的相关书画提拔中,也未见其收藏《清明上河图》真迹的蛛丝马迹。传承有序的《清明上河图》,在晚明中晚期分别经历“宜兴徐溥”“西涯李东阳”“陈湖陆完”“昆山顾懋宏”“袁州严嵩”之手,最终藏于明朝内府,并无王世贞及其族人收藏真本的确凿证据。根据王世贞的书画题跋,仅记载王世懋家中所藏有的黄彪摹本《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有真赝本,余均获寓目。真本人物舟车桥道宫室皆细于髪,而绝老劲有力,初落墨相家,寻籍入天府为穆庙所爱,饰以丹青。赝本乃吴人黄彪造,或云得择端稿本加删润,然与真本殊不相类,而亦自工致可念,所乏腕指间力耳,今在家弟(世懋)所。”
二、“伪画致祸”细情
既然王世贞家中有摹本收藏,即为《明史》和《万历野获编》所载的王忬进献伪作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或可认为王世贞以此为家丑,而不愿写入文集或父亲的悼文中。但严嵩抄家时,文嘉奉命鉴定书画著述《钤山堂书画记》中的记载又推翻了这一论断,“伪画致祸”确有其事,但事件的主角却是顾氏。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藏宜兴徐文靖(徐溥)家,后归西涯李氏(东阳),李归陈湖陆氏,陆氏子负官缗,质于昆山顾氏,有人以一千二百金得之。然所画皆舟车城郭桥梁市廛之景,亦宋之寻常画耳,无高古气也。”
《钤山堂书画记》的撰写,较之于清纂《明史》,可以更清晰地展现晚明时期书画鉴藏家的鉴定情况,田艺蘅《留青日札》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石刻法帖墨迹三百五十八册轴,古今名画刻丝纳砂纸织金绣手卷册页共三千二百零一轴……《清明上河图》乃苏州陆氏物,以千二百金购之,才得之赝本,卒破数十家。其祸皆成于王彪、汤九、张四辈,可谓尤物害民也。”
《留青日札》记录了嘉靖四十四年所抄没严嵩家产,其中涉及书画的部分叙及《清明上河图》为陈湖陆氏之物,与文嘉记载一致,均为以千二百金购之。
三、结论
据此可以推断事件本末,陈湖陆完由于因拖欠官缗,将《清明上河图》真本典质给昆山顾懋宏,顾氏出于利益考量或是爱画心切,遂以一千二百金将伪作售予严嵩,严嵩发现其非真迹而迁怒顾懋宏,顾氏因祸下狱。这些文献相互印证,彻底推翻了王忬“伪画致祸”的假说,献画一事与王氏父子无关,后世却安插在了王忬、王世贞身上,实际上也并不如顾氏那般因伪画被迁怒这么简单,而这个莫须有的张冠李戴,亦可从中管窥嘉靖党争与王世贞所参与社盟团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冯铨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五十四卷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827.
[3]丛书集成新编(第50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646.
[4]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六十八)[M].明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7703,7704.
[5]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十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7-283.
[7]汪砢玉.珊瑚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徐朔方.王世贞年谱[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9]郑利华.王世贞年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0]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337.
[11]汤宇星.弇山:王世贞与苏州文坛的艺术交游[D].浙江:中国美术学院,2013.
作者简介:罗文婷,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