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结膜囊菌群及药敏调查

2019-11-12 01:58宁建华李绍伟齐卓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

宁建华 李绍伟 齐卓

【摘 要】目的:了解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菌属的分布及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前的结膜囊无菌化准备的有效性。方法: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及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男23人,女27人;年龄54-87岁;门诊初次就诊且入组患者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术眼在手术前三天应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手术当天清晨在眼部处置消毒前再次取结膜刮片作细菌培养联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前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率:20例(20眼)结膜囊细菌培养18例(90%)培养出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9/20;微球菌和相关属种为7/20;溶血性葡萄球菌为2/20;副溶血弧菌为1/20;短黄杆菌为1/20。用药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率:20例(20眼)结膜囊细菌培养均未培养出细菌,全部清除。结论:无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十分有效地杀灭结膜囊中细菌,达到预防眼内感染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结膜囊菌群;药物敏感度

【中图分类号】R4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2

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欧美报道内眼手术后眼内炎发生率为0.072%[1-2],国内报道结果也类似。其主要的病因是手术时结膜囊中的细菌進入了眼内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眼内眼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引起手术后眼内炎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这主要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4月-6月随机选取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及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男23人,女27人;年龄 54-87岁;糖尿病要求病史5年以上且血糖稳定;以上患者均无长期眼局部应用抗生素史。

1.2 方法对门诊初次就诊且入组患者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术眼在手术前三天应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参天制药)每日4次滴眼,手术当天清晨在眼部处置消毒前再次取结膜刮片作细菌培养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

用药前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率:20例(20眼)结膜囊细菌培养19例(95%)培养出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11/20;微球菌和相关属种为9/20;溶血性葡萄球菌为 2/20;副溶血弧菌为1/20。用药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率:20例(20眼)结膜囊细菌培养1例(5%)培养出细菌,为微球菌和相关属种为1/20,余均清除。

用药前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率:20例(20眼)结膜囊细菌培养16例(80%)培养出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13/20;微球菌和相关属种为2/20;溶血性葡萄球菌为 1/20 ;短黄杆菌为 1/20。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清除率为95%,部分清除率为5%;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清除率为100%。详见表1。

同时,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同时,也进行了药敏试验;选取五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以敏感、中介度和耐药为评价,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结膜囊细菌培养情况:1957年张晓楼报道91%正常结膜囊可以检出细菌,共13种细菌。本研究中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率为80%,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率90%。

本研究不能排除细菌培养时取材不当及培养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末作厌氧菌培养;及培养例数过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均可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王曼.术后眼内炎.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24:371—373

戴红,卢颖毅.术后眼内炎.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l,25:48—52

猜你喜欢
白内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