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含
【摘 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该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正常蛋白尿组49例,大量蛋白尿组27例,微量蛋白尿组44例,正常人对照组45名为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高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的阳性率,表明所选指标可反映患者病情。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过敏性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肾病;关联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50-02 2型糖尿病是一种高危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2型糖尿病国[1]。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20%~40%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肾病,这是肾脏微血管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命性和致残性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寻找敏感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对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数据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53.8±6.3)岁,年龄在1.8~23岁之间。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①正常蛋白尿组49例(UAER <30 mg/24 h),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6±8.2)年。②微量白蛋白尿44例(30≤UAER≤300 mg/24 h),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9±10.4)岁。③大量蛋白尿组(UAER> 300 mg/24 h)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6±6.1)岁。此外,该次随机抽取该院45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9名,女16名,平均年龄(54.6±8.1)岁。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持续时间1.8~23岁;③35~77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由尿白蛋白阳性者引起的大量肾脏病变和尿路感染;②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③急、慢性肝炎等急、慢性炎症;④压力状态;⑤月经期:孕期和哺乳期妇女;⑥活动性结核和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⑦2型糖尿病确诊在高血压之前。
1.4 测试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22:00之前禁食。第2天早晨将专业护士抽取的血样送实验室检查,放射免疫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和正常对照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结果比较 各项指标蛋白尿组阳性率>微量白蛋白尿>正常蛋白尿组,表明所选指标反映患者病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各種慢性并发症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和肾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使得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随之增加,可能会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损伤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也是早期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指标。2型糖尿病肾病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尿对早期肾小球损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尿白蛋白是诊断和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但仅参考此指标仍存在缺陷,测试方法费时费力,而运动,饮食,尿路感染等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Hs-CRP被认为与糖尿病肾病中的疾病活动相关。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明显较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加速急性期蛋白的表达。过敏性C反应蛋白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但最重要的还是Th2淋巴细胞。超敏反应C反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许多方面抑制炎症反应,如减少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合成IL-1诱导的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细胞因子,促进IL-1和TNF受体释放,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如IL-8的表达。研究使用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活性和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该研究中,2型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排序:蛋白尿组阳性率>微量白蛋白尿>正常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
该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量蛋白尿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升高,并且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表明随着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的海拔。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晓伟,栾进.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相关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5):387-389.
[2] 曹赛霞,刘国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脑钠肽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77-80.
[3] 高玉章.尿微量白蛋白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3, 25(5):5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