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平 任育昕 杨熙园
【摘 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的患者20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取最佳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下腔静脉球囊扩张、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副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在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为0.5%,血管内支架脱入右心房以及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是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结论: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取PTA和stent放置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Budd-Chiari综合征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该类疾病的多发人群为青年男性,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先天性大血管畸形以及外源性压迫等因素有关,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会表现出发热、右上腹痛、黄疸、肝大以及少尿等临床症状[1]。目前很多医院尝试对患者采取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与分析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的患者20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这2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9例,有女性患者81例,年龄为12-69岁,平均年龄为(37.88±4.26)岁,有196例患者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发病较为隐匿,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肝脏腹大、腹胀、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后均需要进行超声检查,部分特殊患者需要进行CT检查,明确诊断下腔静脉以及肝静脉造影,根据诊断结果来对介入治疗的方案进行制定,本次研究将20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4种主要类型以及8种亚型[2]。见表1、2。
经患者的颈静脉或者股静脉将导管进入下腔静脉,经患者的颈静脉、股静脉以及经皮经肝将导管进入肝静脉,见表1。有40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的情况,对这40例患者进行再次扩张,随后将内支架加入其中进行放置治疗。
对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主要步骤为造影、测压、穿通隔膜、球囊扩张、随后对患者进行再次测压以及造影,将血管内支架进行放置。
2 结果
2.1介入治疗成功率在这200例患者中,有18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故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在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为0.5%。
2.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这20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误穿心包,其发生率高达7.5%,在发生心包填塞的患者中,心包穿刺引流的患者有3例,开胸引流的患者有2例,有1例患者死亡,有2例患者的下腔静脉扩张后腹腔内发生出血的情况。血管内支架脱入右心房以及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是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2.3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力变化情况200例患者介入治疗前的下腔静脉压力为(2.84±0.41)KPa,介入治疗后的下腔静脉压力为(1.68±0.44)KPa,介入治疗前的肝静脉压力为(3.78±0.54)KPa,介入治疗后的肝静脉压力为(1.83±0.39)KPa。
3 讨论
目前为止,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便是PTA,但是我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缺乏较为全面的研究[3]。目前,临床专家与学者一直关注着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的分型情况,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将该类疾病分为4种主要类型以及8种亚型,此种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下腔静脉以及肝静脉阻塞的性质以及解剖位置进行直接反映,可以有效地与介入治疗方法选择上的联系性进行加强[4]。
下腔静脉球囊扩张、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副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等是介入治疗的主要类型,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的适应症不断扩大,介入治疗的禁忌症不断缩小,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类介入治疗,在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最佳的穿刺途径进行破膜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一般介入治疗进行破膜操作时会采取单向或者双向,顺血流或者逆血流方向。目前为止,采取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疾病时的难题是肝静脉闭塞,经过本次研究发现,采取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或者经皮经肝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对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进行提升[5]。
综上所述,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取PTA和stent放置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古今, 王雨, 杜伊林,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成像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疗价值[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 26(2):119-124.
廖爱民, 张晋芬.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 23(4):6-7.
于宏, 孙殿兴, 梁志会,等. 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 33(7):1340-1341.
佚名. Budd-Chiari綜合征误诊致截肢术后创面长期不愈并文献复习[J]. 临床误诊误治, 2017, 30(7):43-46.
卢跃忠, 吴英哲, 唐向利. Budd-Chiari综合征CT检查的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2):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