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在对妇产科疾病如紧急避孕、卵巢癌、早中期终止妊娠以及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中通常会选择用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它是针对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类药物,组织孕酮和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结合,加快细胞外基质的水解,使蜕膜缺血、变形与脱落。此药物早先用于早中期的终止妊娠中,后来发现对很多种妇产科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由于妇产科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不良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具有不良反应,使患者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有效的护理干预就非常必要了。因此,本文就优质护理应用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终止妊娠和紧急避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持续服用3d;患者若为中期妊娠,则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第2d调整为300mg/次,每12h服用1次,持续服用3次;对于子宫内膜以为则按照病情来进行服用,每次剂量为11.5mg,持续服用3个月。
二、妇产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1. 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病房内放些舒缓的轻音乐,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2.优化服务制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简化就诊流程,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其他情况下依然可及时的得到检查和救治,同时设置分诊台,以便患者方便就诊。
3.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等基本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知识宣教,包括疾病的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护理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4.心理护理,妇产科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慌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提出的疑虑,耐心的给予回答,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压力,对患者讲解本院成功治疗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多一些关爱,使患者感觉到被重视,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有些患者年龄较小,在救治的过程中本来就承受很大的痛苦和压力,若面对家人的指责,对心理造成沉重的越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需要纠正患者家属的错误观念,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5.隐私保护,女性本来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人们对于妇产科疾病没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大多数患者习惯性的忽视自己的不太严重的妇产科疾病,由于害羞等原因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常常使小病脱到大病,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和以往医护人员不尊重患者隐私,随意揣测患者私人生活,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麻烦,因此,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对患者生殖器感染、病变等进行隐私保护,不要在公众场合探讨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的压力。
6.用药指导,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切勿私自增减药量。
7.饮食护理,术后给以流食,尽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由于术后患者尽可能的卧床休息,尽量食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免出现便秘现象,待身体恢复良好,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少食多餐,多补充优质蛋白,但是妇产科疾病患者饮食需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类食物。
8.生活指导,待病情恢复良好,多参加一些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避免细菌侵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裤,不穿谨慎、化纤质地的内裤,穿棉质内裤,使阴部透气畅通,并告知术后3个月内、月经期禁止性生活,禁止盆浴、游泳,以免造成感染,做好避孕工作。
9.出院指導,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前一天对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禁止剧烈活动,避免加重盆腔充血,避免提举重物、跳舞、长时间静坐或站立,嘱咐患者按时复诊,患者出院以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回院复诊。
三、术后并发症护理
1.出血护理,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情况,注意阴道排出物、引流物,术后阴道可能会流血,若流血量较多,给予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阴道流血的患者禁止行阴道冲洗及灌肠。
2.导尿管护理,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需每日更换消毒尿袋,鼓励患者多饮食,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
3.体位护理,根据麻醉的方式和手术取合适的卧位,全麻患者去枕平卧,头偏一侧至清醒;腰麻患者术后平卧12小时;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平卧6h,患者情况稳定,则可于术后次日取半坐卧位,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四、结语
护理工作是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水平的提高使护理工作也日趋多元化,护理观念不断更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更是深入人心,需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妇产科疾病的护理所涉及的内容繁琐,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隐私保护、生活指导、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并发症护理等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