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监护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意义

2019-11-12 01:58房玲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差错率护理风险管理

房玲

【摘 要】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2月到我院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11.358,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为2.22%低于对照组(=13.29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差错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rough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Methods: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wer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nursing error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1.358, P<0.05); the nursing error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3.294,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reduce nursing error rate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icu;Nursing risk management;error rate

【中圖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急诊主要是以抢救危重患者为主,急诊患者存在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尽快实施抢救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是急诊抢救工作的重点,在急诊抢救实施科学的护理方案与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相关联[1]。常规护理管理不能完全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存在许多不足。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环境因素、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实施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3]。笔者从2017年1月-2019年2月到我院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效果显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9年2月到我院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其中有女性40例,男性50例,年龄范围在20~70岁,平均年龄为43.86±4.63岁。通过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女性2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为44.86±4.26岁;观察组45例:其中有女性2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为45.73±4.9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1)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4],组长由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全面控制急诊监护室的护理日常工作,担任监督和指导义务,监察护理人员落实规章制度工作。(2)抢救流程的规范,遵从急诊监护室的抢救流程,合理区分抢救区、急诊区以及重症区,开通患者抢救的绿色通道,及时诊疗患者。(3)护患关系的良好建立,保持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耐心,对患者和家实施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和家属的疑惑要耐心回答,告知患者和家属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注意事项、风险以及预防措施。(4)在急诊监护室内将护理安全纳入目标管理项目中,采用合理、科学管理方式实施管理,增强负责人员对管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解压,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热情,增强积极性,重新调配护理自愿,做到合理分配护理资源。(5)完善和健全急诊监护室相关规章制度,结合急诊监护室情况将相关制度做好完善工作,主要内容有护理风险报告、应激、值班、护理服务、交接班等制度。(6)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相关业务、技能以及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以及认知度,提升综合能力,根据护理人员资历的不同实施分层次培训,主要方式是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护理人员在刚上岗时,实习护理人员在资深护理人员指导和带领,熟悉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为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提供护理人员进修机会。(7)强化危机意识,通过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权利和自身义务保持正确认识,维护患者权利,通过多查、多问、多看等,了解患者感受,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做好针对性措施。(8)增强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护理人员每天要详细记录护理工作细节,主要有患者药物信息、病情、治疗、体征、基本信息等,文书书写要规范,详细记录交接记录。

1.3 观察指标 患者满意度评估:总分为100分,不满意:低于60分;一般满意60~79分;较满意:80~94分;非常满意:超过95分;满意度=较满意+非常满意。护理差错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软件采用SPSS20.0,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分析结果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11.358,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为2.22%低于对照组(=13.294,P<0.05)(如表2)。

3 讨论

急诊监护室具有特殊性,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操作要求以及工作量高于其他科室[4]。导致急诊监护室护理风险的原因在(1)急诊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专业技和知识能较为欠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欠缺,护理风险升高。(2)护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实施,引起患者评估不准确、不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药不合理以及监测生命体征不准确。(3)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不及时,不全面以及不准确,和患者发生纠纷时候不能保全患者自身的合法权益[5]。(4)在护理风险发生时,护理人员不能冷静处理。本研究中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为2.22%低于对照组,说明该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护理风险管理力度与急诊监护室的护理质量相关联,不断弥补护理工作所存在的风险以及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6]。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吴秀静,谢舒舒,杨金佶. 急诊监护室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13-115.

谢民凤.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周刊,2016,1(6): 154-155.

王庆玲,何婧瑜,刘兰兰,等.风险管理在急诊监护病房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123-5125.

孟凡秀,贾会真,韩淑亭.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0):197.

沈蜓蜓. 急诊监护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7):45-46.

杨丽萍. 急诊监护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意义[J]. 中醫药管理杂志,2018,26(14):142-144.

猜你喜欢
差错率护理风险管理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