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摘 要】 目的:探究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收入20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對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34.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老年患者及时筛查风险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13-01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人员引起潜在伤害,通过识别、评估、采取正确行动过程中进行干预过程[1]。特点以客观性、不确定性、危害性、永恒性。临床护理措施干预期间,往往因老年患者自身特殊性、机体器官退化等,引起躯体疾病、疼痛、感觉降低等症状表现,掩盖躯体症状、延误病情。同时精神病患者受到症状支配下,会发生跌倒、噎食行为,导致精神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率偏高。因此,依据精神科病房特殊性,加强风险预警,提高护理人员防范能力,能有效降低病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文章就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对策进行以下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收入20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65~74岁,平均(68.4±2.1)岁,其中存在躯体疾病人数为42例,未存在躯体疾病人数为58例,观察组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65~77岁,平均(69.4±2.2)岁,其中存在躯体疾病人数为37例,未存在躯体疾病人数为6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①病房环境、设施不当:因科室作为半封闭式病房,有摄像头等监控设施,会涉及到患者隐私情况下仍然存在一定盲区,易出现患者逃跑事件。此外,部分设施安全防护性不足,如厕所地面湿滑、扶手不牢等,造成患者出现跌倒、摔伤发生。此外,往往门窗设施不牢、有棱角情况下,患者易发生意外伤害,引起护患纠纷。②患者因素:因多数精神科患者自身无自制力,受到精神症状控制后会出现自杀、冲动等不良行为。恢复期患者此时会掩盖想法,护理人员工作警惕下发生藏药等行为无法让患者发现,发生不可逆行为。同时抗精神药应用会出现不良反应,引起护理不良事件。③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自身临床经验不足情况下观察能力较弱。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对风险事件预见性。往往工作责任心不足,对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职责分配不合理,交接班制度不到位等,易发生意外事件、护患纠纷。
1.2.2 安全管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管理模式,加强对家属宣教,告知按时服药等重要性,做好安全性防护,避免意外事件发生。观察组采取安全管理模式:①定期对病房做好检查,厕所安装防滑地胶,将锋利用品做好打磨、包装,地面潮湿情况下设立警示牌,防止滑倒摔伤。加固床栏避免坠床。避免家属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如剪刀、打火机、玻璃等,避免患者接触发生意外事件。②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定期开展讲座、培训,不断提高整体护理团队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完善,实施通报规章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养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法律医师、风险防范意识。科室内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作为组长,各级护理人员为成员,加强对科室内部不良事件处理,执行交接班制度,交代患者情况、注意事项。③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交流,避免、减少护患纠纷发生,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加强入院宣教工作开展,认知履行探视、外出签字制度,做好入院评估,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注意事项及后续治疗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信任,利于后续护理人员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用药错误、意外跌倒、坠床、自杀或伤人。对两组存在躯体疾病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治疗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计算采用SPSS19.0软件,并以“X2”、“t”对检验结果进行表法,“%”表示为计数资料、“x±s”表示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34.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躯体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内部高危科室之一为精神科,往往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意外事件,自伤、他伤、外出潜逃、意外跌倒等,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精湛专业护理技能,仍需具备足够风险意识判断能力,及时发现病房、护理期间存在安全隐患,做好防护工作[3]。
文章研究表明,通过对科室内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科室内部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能有效改善躯体疾病好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定期加强对病室检查,及时排查病房内风险意外事件,告知家属避免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及时做好安全排查工作。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定期开展讲座、培训工作,能提高整体护理团队水平及专业技能。完善后期管理制度及相应操作流程,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与家属之间做好沟通交流,能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外出时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后期注意事项及治疗情况,利于后续护理顺利开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4]。通过安全管理模式开展,能积极排除科室隐患发生,降低坠床、自杀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对部分存在躯体疾病患者,能促进病情后续康复,同时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管理水平及专业素质,对院内整体护理质量提高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精神科老年患者及时筛查科室风险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佳春.导入 OEC 管理模式提高 EICU 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107-2109.
[2] 范艳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胶质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2(36):4354-4355.
[3] 王庆玲,何婧瑜,刘兰兰等.风险管理在急诊监护病房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123-5125.
[4] 谢丽娇,刘菜月,李莉等.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2):3127-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