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安徽农村电商发展研究

2019-11-12 02:15方刚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成就对策建议

方刚

摘 要 在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战略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分析了安徽省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认识、打造品牌、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提升农产品上行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农旅结合协同发展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农村电商;成就;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68

1 安徽省农村电商发展成就

《安徽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電子商务扶贫作为产业脱贫工程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加强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支持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拓展农村业务等建设任务[1]。为了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安徽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8省之一,至今先后有5批共33个县市区被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在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全覆盖[2]。同时以综合示范建设为契机,在全省实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即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乡村网点全覆盖。通过在全省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五大体系(乡村电商网点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综合保障体系),推动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通过示范县、全覆盖等政策推动,全省已建成76个县(市、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4万个行政村实现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3]。

1.1 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1.1 网络环境得到优化

在中央财政的资金引导和安徽省的政策支持下,安徽省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得到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宽带得到普及。提速降费给偏远农村打通了信息“天路”,为农民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资讯。目前,全省所有行政村已实现通光纤、通4G网络,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1.2 农村物流快速发展

安徽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统揽,提升公路网络畅通能力,完成贫困县非建档立卡村通村硬化路建设,7.2万千米农村道路完全实现畅通[4]。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等各类市场主体通力合作,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资源得到较好整合。

1.2 新农人队伍逐渐形成

为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短板问题,安徽省把电商人才培养纳入“全覆盖”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向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贫困户等开展不同层面的培训。涵盖农村电子商务政策解读、网店建设、电子商务实操、物流配送管理等内容,2017年、2018年共计培训48万人次。加强农村电商培育,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等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吸引网商利用渠道、品牌、经验等资源来当地创业,共培育孵化农村电商工商注册经营主体近20 000个。各地通过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农村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学习电子商务技能的热潮,一批新农人逐渐成长起来。

1.3 溯源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为了更好地加强农产品品质管控、助力品牌建设,安徽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1)上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平台,实现已建成的市县监管追溯平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该平台可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追溯监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功能,提升了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能力,增强了网销农产品的消费信心。2)完善追溯管理运行制度,规范追溯流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以及包装标识、追溯赋码等追溯管理基本制度的出台,加快追溯管理地方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4 生态系统逐步优化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的推进,安徽省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农产品生产者职责明确、关系协调,促进了电商生态系统的协同共生、优化发展。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规划和引导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政策支撑。近年来,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安徽省全面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实施方案(2017—2019年)》《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配套政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及地方电商平台发挥产业链的整合优势,在农村地区搭建平台、拓展业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电商服务企业发挥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和发展的支撑性作用;农产品生产者主要把控产品质量,做好品牌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5 电商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安徽省农村电商呈多元模式发展,农家生活体验、农家乐餐饮、果蔬采摘、民宿旅游等O2O模式不断拓展,如安徽省电商第一村——“三瓜公社”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成功探索出“互联网+三农”之路[5]。而在电商扶贫实践中,安徽省勇于改革创新扶贫理念、方式,涌现出众多适合自身特点的扶贫模式,如“贫困户+合作社+电商平台”“贫困户+龙头企业+电商平台”“政府+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合作社+贫困户”等,其中电商精准扶贫“砀山”模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2017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电商扶贫交流会上,砀山县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单位作经验介绍。

2 安徽省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农村电商建设理解不深

安徽省部分地方领导对农村电商还持有简单化思维,仅仅把其视为一种销售手段,只着眼于销售端的建设和推广上,而忽视了更深层面的农村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型。认识的偏差导致引导机制缺乏有效性,电商建设成效不高。少数地区未能正确分析农村电商市场的特性和当地实际情况,盲目推进项目建设,把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大部分用来搞硬件建设,缺少在网货开发、产品推广、产业链建设等能力建设上的投入。即使在硬件建设上也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设施闲置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面子工程,影响了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2.2 农村电商缺乏品牌影响力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调转结构方式的重要抓手,安徽省通过产地市场建设,利用农业优势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电商品牌,取得了一定成绩,涌现出六安“徽六”瓜片、砀山“背个果果”水果罐头等一批网货品牌,但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和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安徽省农产品种类繁多,本地特色资源丰富,但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区域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的生产流通主体不足,没有形成集成化的品牌效应,导致本区域特色农产品和其他地区普通农产品区分度不大,未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2.3 冷链物流条件不足

冷库和冷链物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安徽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支持下,安徽省近年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构建、冷链流通体系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6]。但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生鲜冷链物流水平较低,未能实现全部冷链存储和运输;2)冷链物流中心分布不平衡,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程度较高;3)物流企业先进物流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经营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型冷链物流和供应链型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2.4 农产品上行能力不强

相对于工业品下行,安徽省农产品上行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充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未能构建起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上行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电商发展的新要求、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仓储物流水平不足等。部分地区在实施农村电商发展战略时,缺乏全面的调查分析,对本地特色产品挖掘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供应链中缺乏电商龙头企业的支撑,从而导致特色农产品网络市场的竞争优势不足。

2.5 人才保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是要有一批懂电子商务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地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仍较突出。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电商培训,使部分農民掌握了一定电商基本技能,但电商运营管理层面对个体自我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开设网店、平台规则、客服管理、营销技巧、品牌管理等均要有一定了解,不是靠几次培训就能达到的,这方面人才还十分缺乏。还有农村留守人群文化水平较低,对电子商务知识技能掌握不足,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实施效果。

3 安徽省农村电商发展对策建议

3.1 提高对农村电商的认识

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经济体系的颠覆作用,树立互联网思维,发挥统筹作用,把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和实施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电商的认识上升到寻求建设农村新思路,引导本地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上来。在农村电商战略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收购、包装、销售、运输等电商产业链各环节建设,还应该注重相关产业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在逐步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的前提下,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同时鼓励各类企业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建设,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提高电子商务服务能力。

3.2 打造有影响力的电商品牌

建议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牵头,进行全省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各地区结合特色资源禀赋优势,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统筹打造特色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加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控制,为农业电商的品牌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品牌和市场意识,使得农产品更符合网货规律,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进而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引导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和销售服务,更加精准地将产品理念和品牌信息传递给目标群体,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

3.3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构建覆盖安徽省农产品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在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加工冷链设施,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园区建设,逐步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短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及物流行业的协同互助下,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加大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对冷链物流新技术的使用,鼓励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经营模式创新。建设冷链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资源共享,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7]。

3.4 提升农产品上行能力

与传统的供应链渠道进行分析比较,全面梳理本区域农产品上行可能性,对上行的农产品进行品牌打造,探索采购、仓储、包装、物流、运输、配送和售后等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模式,整合从农产品的选地、选种、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直到餐桌的产业链,整合县域物流资源,打通农产品上行物流通路,有效降低农产品上行的物流成本。

3.5 加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

农村电商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多管齐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电商专业人才队伍。1)通过出台人才引进、创业支持政策,吸引电商专业人员投身农村电商发展,鼓励大学生返乡参加电商创业,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2)加强对本地区管理干部特别是村一级干部的培训,提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电商认识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3)加强对种植大户、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学习电商的最新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运营能力;4)通过举办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提升电商从业人的实操技能,激发创新创业热情;5)各地可以和相关高校和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合作,成立本地化的培训机构,分类按需开展差异化培训,使培训系统化、常态化进行。

3.6 农旅结合协同发展

农村电商正在从简单的网上农产品销售向更加丰富的服务模式发展,如在线旅游、在线餐饮、生活服务等。借助电商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整合配置区域“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更好地解决农村闲置人口的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安徽省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有着优质的旅游资源,如何把农村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农村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是各地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Z].2018-01-25.

[2] 鲍亮亮.3县区跻身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县[N].安徽日报,2018-10-08.

[3] 范克龙.电商下乡,县域经济增活力[N].安徽日报,2018-11-12.

[4] 新华网.安徽7.2万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工[EB/OL].(2018-11-22)[2019-05-20].http://www.xinhuanet.com/2018-11/22/c_1123751715.htm.

[5] 合肥在线.在巢湖畔“三瓜公社”过田园生活吃美食土菜[EB/OL].(2015-09-12)[2019-05-20].http://www.sohu.com/a/31560747_119865.

[6] 张萍,曹桂银.供给侧改革下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8(2):41-44.

[7]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Z].2017-08-0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成就对策建议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